“8個多月來,我們堅持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增值賦能,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職教高地建設,一批攻堅任務取得突破性進展。”在9月29日省政府舉行的“走在前面,全面開創”新聞發布會上,省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鄧云鋒談到部省共建“職教高地”時這樣說。
據悉,1月14日,教育部、山東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啟動大會在濟南召開,教育部給予山東9項支持政策,山東承擔了45項工作任務。之后的時間里,山東省按照會議確定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上下一心、協同聯動、全面發力,一場影響整個中國的教育變革在山東悄然興起。
協同聯動,高位頂格推進
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立了主要領導擔任“職教高地”領導小組組長的頂格推進機制,將“職教高地”建設納入重點攻堅行動,列入督查督導事項,定期進行督查調度。組織、機構編制、教育等9部門密切配合、協同用力,系統設計制定了20項配套文件,為推進“職教高地”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全省16市、137個縣(市、區)逐市、逐縣制定實施方案,聚焦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堵點、難點和痛點,逐一進行攻關和突破。全省設立了青島、煙臺、濰坊、德州4個試驗區,從不同層面和領域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蹚路子。9月25日,山東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示范區啟動儀式在濰坊舉行,這標志著我省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發展進入新階段。
全面發力,探索改革發展新路徑
“‘職教高地’建設備受各級各界關注,改革進行到哪里,制度就保障到哪里。”針對“職教高地”建設的頂層制度設計,鄧云鋒介紹說。
今年,我省健全了“專業技能+文化素質”的“職教高考”制度。在推進高職擴招的基礎上,職教高考本科招生計劃由上一年的1萬人增加到1.5萬人。今年,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23萬余人,其中,通過“職教高考”本科錄取14928人,專科(含單獨招生)錄取116633人,還通過“3+4”貫通培養轉段錄取3140人,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轉段近8萬人。煙臺市遴選11所優質中職學校的16個專業納入中考提前批錄取,錄取分數普遍超過普通高中錄取線;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21個專業錄取最低線均超過本科線,“職校只能招收低分生”的難題得到破解。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學校、企業“雙向賦能”。今年,我省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建設省份,濟南、青島成為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市。教育、組織等14個部門聯合制定全國第一個混合所有制辦學政策文件,支持各地進行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全省40余個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拉動社會投入近百億元。建立產教對話制度,印發校企合作稅收優惠政策明白紙,認定首批142家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支持職業院校與華為等知名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省委、省政府推動落實首批39億元地方債,推動16個設區的市按照多元化投入建設、企業化管理運營方式,建設大型智能實習實訓基地,成為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高地、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技術服務中心以及培訓培養緊缺技能人才的實踐中心。
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做有質量、有標準的職業教育。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資源納入教育教學內容,一體化設計職業教育各學段標準,開發322個專業教學標準和147個中職、高職與應用型本科銜接的課程體系,讓學生喜歡學、學得進、學本事、長本領。疫情期間,17萬名職業院校學生有序返崗實習,有力支持了海爾等近千家大中小企業的復工復產。就業率、就業質量越來越高。山東職業學院畢業生就業率95%以上,其中90%的簽約畢業生預期定職后月收入5000元以上。同時,研究制定職業院校及專業辦學水平考核標準,按照類型教育特點和職業教育辦學規律評價辦學水平,推動學校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作為全國唯一賽區,山東承擔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改革試點,40個賽項全部在山東舉辦,探索開放式、普及性新賽制。
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提升職業教育開放度。一方面,把優質資源“引進來”,鼓勵職業院校與國外高水平院校建立一對一合作關系,推動“雙元制”、TAFE等模式本土化。另一方面,服務國家戰略和山東企業“走出去”,加快培養適應我省海外企業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目前,正籌備世界職業技術教育大會暨博覽會,10月中旬左右將在青島市舉辦。
鄧云鋒介紹,近年來,全省職業院校平均每年為社會培養輸送60萬名左右掌握一定技術技能的畢業生,我省加工制造、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旅游服務、家政和養老服務、高速鐵路、民航、信息服務等八大快速發展行業中,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
“五權下放”,激發學校活力和創造力
今年以來,省教育廳聯合有關部門就深化“放管服”改革進行了大膽實踐,在落實辦學自主權,支持學校自主設立內設機構、崗位,確定用人計劃,招聘人才,探索由學校自主聘用內設機構干部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大大激發了學校發展活力和干事創業動力。建立了高水平教師引進“綠色通道”,以測試專業技能和執教能力為主,對業界優秀人才可采取試講、技能操作、專家評議或直接考察的方式組織招聘。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改革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公辦職業院校績效工資水平可達到所在行政區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基準線的5倍。學校對外開展技術開發、轉讓、咨詢、服務取得的收入結余,可提取50%以上用于教師勞動報酬,不納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量管理。專業教師可在校企合作企業兼職取酬,用靈活的薪酬政策激發教師的創新創造活力。
鄧云鋒表示,下一步,我們將著力探索新時代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制度和模式,更好地滿足老百姓高質量、多樣化的教育需求,滿足企業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為全國職業教育大改革、大發展打造山東樣板,作出山東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