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們在吃喝玩樂中輕松保持“吃動平衡”
2021-03-05 10:44:16 來源:長沙晚報
1
聽新聞

孩子“過年胖三斤”,長胖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影響?如何讓孩子們在吃喝玩樂中輕松保持“吃動平衡”?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專家進行了詳細分析。

吃得多動得少,孩子“過年胖三斤”

“過年在家少吃點肉,不準長胖,體重不能增加2.5公斤以上,不然回來跑不動、引體向上也做不了;兩天進行一次2000米以上的長跑或者高強度的登山、游泳、自行車等有氧運動……”上個學期末,就讀于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的初三學生,收到了一份特別的體育作業。

2021年長沙市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今年長沙將繼續實施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全樣本監測。于是,不少學校為學生量身打造了一份寒假體育作業,老師不僅要視頻打卡,有的學校還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檢測學生動作標準度。一句話:寒假中,每個學生每天要鍛煉一個小時。

開學了,孩子們的這份體育家庭作業完成得怎樣?

“在近日門診中,前來就診的80多個孩子,有20人是來看肥胖的,占近30%。”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兒九科副主任醫師張金花表示,春節期間,由于飲食不當加上缺乏鍛煉,很多人都會變胖,體重增加1至2公斤是常有的事,由此產生了“過年胖三斤”的說法,中小學生也不例外。

因長胖3.5公斤到醫院就診的欣欣說,春節與爸爸媽媽回了老家,爺爺、奶奶每天都做大餐。面對老人做的飯菜,她卻打不起精神,飯桌上意思一下,餐后大吃零食、方便面等填肚子。“我就這么在老家過了一周,而且早上醒來就吃,一直要吃到晚上睡覺。”欣欣還說,長胖了與少運動或許有關系。“在老家,我基本上中午12時起床,爸爸媽媽都忙著跟親戚應酬,也沒時間管我,我樂得賴在床上了。”

據報道,目前大中城市中肥胖孩子的比例上升20%至30%。假期更是孩子體重增長的助推器,沒有壓力、多吃少動,會讓孩子體重蹭蹭地長。

孩子太胖易引發多種并發癥

“假期里,孩子長胖的原因,多因飲食過量,特別是寒假,碰上中國人最重視的春節,什么好吃的都有,而且是放開肚子吃,這樣有損孩子的健康。”張金花說。

“如果孩子在兒童期就肥胖,成年后肥胖的可能性很大。7歲肥胖有40%、青春期肥胖有70%至80%將持續至成人,肥胖還會帶來各種并發癥。”張金花說,比如,肥胖患者活動時會出現呼吸急促、行動不靈活、下肢關節變形、心悸、頭昏眼花、盜汗等;體重過重會增加心臟負荷,導致心衰及下肢水腫等;胃腸道會出現便秘等癥狀。超重和肥胖兒童會更早進入青春期,女童性發育提前,骨齡超前,則影響最終成人身高。此外,肥胖的孩子還容易患上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成人病”。肥胖不僅影響孩子的形象和顏值,更重要的是影響其生理發育和身心健康,很多肥胖孩子表現出缺乏自信心、意志不夠堅強、抗壓能力弱等問題。

“無論孩子是‘小胖墩’還是‘瘦竹竿’,青春期發育期間,孩子每年的體重增長應該控制在適當范圍內。”張金花說,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得出的數字,是國內篩查兒童超重和肥胖的常用方法,超過正常值10%以內屬正常,超過正常值10%至20%屬超重,超過正常值20%以上屬肥胖。平時,家長要做好孩子的體重監測,記錄孩子的身高、體重的發展軌跡,制作出孩子的生長曲線圖,以防止體重過快增長。

張金花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的體重變化過大,應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讓孩子在吃喝玩樂中保持“吃動平衡”

張金花建議,家長要監督好孩子,管住嘴、邁開腿,均衡飲食,堅持運動,讓孩子在吃喝玩樂中輕松保持“吃動平衡”。

比如,日常飲食要優先選擇“三低一高”食物,即低熱量、低脂肪、低糖和高蛋白類食物。每天總熱量控制在1700千卡至2200千卡,大于6歲的學齡兒童需根據各自的年齡、性別、身高等情況而定。

在飲食多樣化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每天的膳食種類,多食用魚類、蛋類、瘦肉、奶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及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盡量不吃油炸食品、肥肉、飲料、糖果等。每天應保證牛奶1杯至2杯、1個雞蛋、100克肉類、300克至500克主食、500克蔬菜和100克豆制品。

孩子的飲食宜清淡,少鹽、少糖、少味精,烹飪方式以蒸、煮、燉或涼拌方式為佳,減少用油量。引導孩子不挑食、不偏食,吃飯時細嚼慢咽。同時,每餐進餐時間不少于30分鐘,有利于提高對饑餓的耐受性,避免飲食過量。建議調整孩子的進食順序:先喝湯,再吃蔬菜,最后吃主食和肉類。這樣既能減少就餐時的進食量,又不易有饑餓感。口渴時宜喝白開水,不宜用含糖飲料或果汁代替。三餐進食量及搭配要合理,早餐、午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

此外,運動項目要因人而異。要根據不同年齡和體格發育狀況,選擇孩子們感興趣、合適的運動項目。體重偏胖的孩子,可選擇快走、慢跑、跳繩、騎自行車等運動。體力較好的孩子可選擇跑步、游泳、登山等。重度肥胖的孩子,運動要循序漸進,防止過度運動引起損傷,剛開始以短時間的慢跑或游泳最好,運動強度和時間隨耐受能力和體重的改善逐漸增加和延長。當戶外天氣不適合運動時,孩子們可選擇跳繩、做健身操等室內運動。

合理安排運動時間和強度。張金花建議選擇下午或晚上的時間鍛煉,特別是晚餐前兩小時運動能消耗更多的熱量。運動前進行10分鐘熱身運動;運動后進行5分鐘整理活動。盡量增加日常生活的運動量,能走路就不坐車,能爬樓梯就不坐電梯。家長要抽出時間陪孩子一起運動,不僅能督促孩子堅持運動,還能增進親子關系。家長可以把掃地、 拖地、洗碗、疊被子等家務勞動當作孩子日常鍛煉的一部分,既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又能讓孩子消耗多余的熱量。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