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果樹、栽油茶、栽梅花,給樹剪枝……早晨6點,湖北省咸寧市通山縣燕廈鄉金坑村村民盧曉芳,就帶著十幾名村民來到自己承包的1000畝荒山上種樹。“我是在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到的果樹修剪技術,這樣果實能結得更多。”盧曉芳說。
2019年,盧曉芳成為咸寧職業技術學院“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在校大學生,學到很多專業知識。5年來,咸寧市有1582人受惠于“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他們宛如一面面旗幟,扎根農村,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領頭雁”。
從農民中來,回農民中去
2016年,咸寧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王繼成在扶貧調研中發現,咸寧市村“兩委”班子成員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僅400人,占9.61%;初中及以下學歷占40.69%。人才缺乏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
提高農民學歷層次迫在眉睫。學校向咸寧市委、市政府提出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獲得湖北省教育廳、省委人才辦和省農業農村廳的支持。2017年5月,咸寧市頒布《“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實施方案》,計劃用5年時間,每年培養200名40歲以下的青年農民,他們在接受大專教育后回鄉服務,爭取成為村里懂技術、留得住、用得上、能致富的大學生。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在國內率先開始了這個探索新型職業人才創新的項目。
“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面向農村社會青年,包括農村回鄉青年、復員退伍軍人、返鄉農民工、下崗職工和創業成功人士等。2017年,咸寧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現代農業技術、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電子商務等3個專業,當年招生186人。“農民對這個項目是認可的,他們學習的愿望也十分迫切。”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劉婷說。
“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實施5年來,共培養大學生1582人,其中35.06%進入村級“兩委”班子,36.4%創辦了農業專業合作社和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核心力量。
因人施教,創新培養模式
在咸寧職業技術學院校內創業街店鋪內,盧曉芳將老鄉生產的通山包坨、茶油、油面、烤魚、豆腐泡、干筍等土特產擺上貨架。2015年,早已走出大山,在縣城擁有鮮花店、服裝店、酒店和多間修車行的盧曉芳毅然返鄉開山創業,5年時間,流轉荒山1000余畝,建設雞棚,種植苗木、楠竹、花卉和果樹,原本的荒山禿嶺如今滿是郁郁蔥蔥的樹林。
2019年的一天,盧曉芳正在山上干活,鄉干部找到她,為她推薦“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30多歲還能上大學?”盧曉芳眼前一亮。
“‘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和平臺,不僅免費為我們提供了這間店鋪,而且如果我有任何工作上的問題,學校老師都能隨時提供幫助。”盧曉芳說。去年,她組織村民生產當地特色農產品,將本地農產品初步包裝進行線上線下銷售,去年下半年銷售額達60余萬元。
學生通過招生考試入學后,學校采取淡學旺工、學農結合形式,探索與構建涉農人才培養模式。
在教學管理制度方面,學校建立了“淡學旺工、學做交替,彈性學制、分段教學”的教學管理制度,確保學生學習工作兩不誤。同時,構建了“六融合”專業群課程體系,即專業群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農業技術與農村社會管理、生產技術與經營管理、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與農村基層黨建等“六融合”。
學校還實施“學創一體,三導師制”的雙創教育模式。以學生為創業主體,以學業導師、創業導師和技能導師“三導師”為主導,以“專業+”為途徑,形成“學校推、政府扶、老板幫、導師帶、學生學”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實施構建“百人專家團”“百人技術能手團”“百人雙師雙能教師團”“百家產學創基地”的“四百工程”,為學員提供實踐教學和創業教育。推行“雙元、三貫通、多角度”考核評價體系。學員成績鑒定實施校、院、企、村共同參與,過程管理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雙元評價;將課程與證書貫通、證書與學分貫通、學前培訓與學分貫通;從思想道德品質、農技匠心追求、崇農生產實踐、農村基層管理、創新創業潛能等多個角度進行評價。
“永久牌”鄉村振興帶頭人
2014年,原本在廣東從事服裝設計工作的張亮回到咸寧創業。2016年,他成立了嘉魚縣林下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摸索和鉆研,獨創了林下生態別墅雞“135”養殖模式。2018年,張亮考入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創業學院。2020年,他的創新項目“林下別墅生態雞——家禽養殖產業鏈服務的引領者”獲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湖北賽區省級選拔賽省級特等獎和省級最佳創業獎、最佳創意獎。對張亮來說,政府提供了幫扶政策,學校有良師引路、同學幫助,“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給他的事業插上了翅膀,讓他更加堅定了“在農村創業大有可為”的信念。
為打消農村青年上大學的顧慮,政府加大投入。“對農民學生的學費,咸寧市委人才辦承擔50%,縣市區政府負擔30%,省級財政負擔20%,學生只承擔住宿費和生活費,并與統招生一樣享受國家助學金和獎學金政策。”咸寧職業技術學院校長高煥清說。
“‘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主要是培養三種人,一是脫貧致富帶頭人,二是農村電商創業合伙人,三是基層組織建設接班人。”王繼成介紹,“下一步,學校準備實施三大計劃:一是繼續抓好‘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每年培養800人左右;二是推進鄉村治理能力提升計劃,每年準備培養600人左右,為鄉村治理提供人才保障;三是推進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計劃,爭取每年至少培訓1萬人。”
職教不進村,鄉村難振興。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始終堅持以新農村領域為初心使命,勇擔育人使命,走出了一條圍繞培養鄉村振興帶頭人的新路子,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支撐,為鄉村基層治理做出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