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浙江富陽一所小學將勞動列為必修課的做法火了。從10年前開始,這里的孩子就有計劃、系統化地參加一定量的家務勞動、校內勞動、農場勞動和志愿服務公益勞動,設計校內農場耕種計劃,在不同時令種菜、養蠶、除蟲、收割……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和習慣,為這樣的教育理念點贊。
勞動可貴。而當下,我們卻有不少孩子陷于課業的繁重之中,缺乏勞動鍛煉的機會。家務勞動不伸手,集體勞動等于零。有的家長雖有意讓孩子做做家務,奈何作業太多,寫還寫不完,連吃飯都是爭分奪秒的,哪還有時間讓孩子去洗碗、拖地、擦桌子和整理家?好不容易有一點時間,也被各種課外班擠占,留給孩子勞動的時間少之又少。勞動是最好的生活教育方式之一。成人所需的許多生活技能,往往需要長時間才能習得,孩子應該在童年和少年時期就開始訓練。拿家務勞動來說,小到擦桌子、掃地、拖地、做飯、整理家,先后安排、怎樣取舍、如何統籌與整理,都能充分給予孩子實踐鍛煉的機會。不怕臟,不怕累,經過努力和付出,就會相應有所收獲。在勞動中練就的這些本領,有助于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自力更生、解決問題。而具備了這些最基本的能力和心態,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新時代,新的勞動教育方式還有許多。我們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妨一起發力、科學謀劃,從減少課業時間做起,給孩子留出一定的勞動時間和機會。讓一顆愛勞動的種子伴隨孩子們的一生,不斷結出美好、豐盛的人生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