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生長”的機構給出的建議靠譜嗎?真的能做到“一分不浪費”?
2021-06-16 11:15:24 來源: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
1
聽新聞

一百元出頭可以買一套軟件,幾千元能獲得微信指導,上萬元享受一對一服務,還有數萬元的“權威專家”定制服務……近些年,每當臨近高考出分,各種機構的線上線下志愿填報服務便開始多了起來,也出現一些販賣焦慮、包裝“專家”、價格畸高等諸多亂象。今年,湖北等省份首次實行“新高考”,志愿填報有了不少變化,在家長群里,更多人開始討論起收費志愿填報服務。

記者在天眼查搜索“高考志愿”顯示有2029條相關信息;企查查數據顯示,78%的高考志愿填報相關企業成立于近三年,今年前5月新注冊301家,同比增長90.5%。這些“野蠻生長”的機構給出的建議靠譜嗎?真的能做到“一分不浪費”?極目新聞記者對武漢市場進行了調查。

收費過萬

一對一服務專家“名頭”不可信

極目新聞記者嘗試在百度上搜索“武漢志愿填報服務”,網站上彈出多個帶有“專家免費指導”“高報規劃師指導機構”字樣的鏈接,網站客服表示,“志愿填報很復雜,建議到店和專家聊聊。”

6月13日下午,記者以家長身份來到位于武漢市硚口區武漢體育館附近一家培訓機構。負責接待的是規劃師團隊負責人的吳老師,她展示了機構三檔收費標準:“金牌規劃師”5980元、“VIP規劃師”7980元、“頂級專家規劃服務”10980元。

吳老師說,以上服務的定價是根據規劃師的工作資歷來劃定的,“金牌規劃師”一般有6年經驗;“VIP規劃師”有8年經驗;而最高檔“頂級專家規劃服務”由有著12年生涯規劃工作經驗的她親自服務。在該機構的宣傳海報上,記者看到吳老師有“國家認證生涯規劃師”“武大招辦新高考研究員”等多個頭銜。

極目新聞記者事后通過業內人士核實到,這個吳老師并非武大教職工,她確實曾參加過武大舉行的公益活動,但活動內容和高考志愿填報并無關系。現場也有其他家長提出,想查看該機構專家的資質,工作人員表示,相關資料均保存在北京總部,武漢分部沒有留存,因此無法展示。

記者還發現,一些教育培訓機構將“高考志愿規劃師培訓”列為課程培訓項目,并注明:“高考志愿規劃師從職業規劃入手,為考生提供選大學、選專業、學業及就業指導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務”。一家機構還在網頁上展示了“高考志愿規劃師”的職業技能證書。

記者就此咨詢湖北省人社廳相關處室負責人,對方表示,人社部門并無“高考志愿規劃師”“生涯規劃師”相關職業認證。記者通過人社部“中國職業培訓在線”平臺和“職培云”微信公眾號,也搜索不到和“高考志愿”相關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經該負責人提醒,記者注意到,上述證書的授予單位是兩家民營機構。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提供收費志愿填報服務的多是學科培訓機構,很多所謂“專家”并不專業,不少人都是“旺季”來兼職這一行當。至于“生涯規劃師”,普通人接受三四天培訓,就能獲得一些培訓機構的“認證”。

在漢口永清街附近一家培訓機構,對方提供的志愿填報服務參考價格同樣是分為三檔:“定制服務”6980元,“專家服務”9800元,“金牌指導”15800元。

位于武昌街道口的小明填志愿湖北運營中心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的收費分為4980元、6780元與12980元三檔,“老師都是‘某某電視臺智庫’專家,五年以上經驗的專家收費6780元,十年以上的收費12980元。”

販賣焦慮

不少機構鼓動家長“趕快報名”

“我3月就開始聽線上志愿填報講座。”6月14日,漢口一所省示范高中的學生家長胡女士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她的孩子學習成績位于班級前列,平常很少讓自己操心,但3月開始,身邊的家長都開始為填報志愿忙活,她也坐不住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胡女士看到一個志愿填報講座的信息,她趕緊掃碼入群。她陸續在群里聽了4次直播講座,第4次時,培訓機構介紹了自己的志愿填報服務套餐,線上服務價格在4000元到5000元之間,線下一對一服務價格高達19800元。

4月,胡女士和其他相熟的家長開始四處考察咨詢機構。“有的機構老師一聽就不太專業,收費還要9800元。”胡女士說,最終她在5月選定了一家收費6000多元的機構。胡女士稱,她報名時,機構自稱已經有1000多名考生報名,名額已經不多。

一家大型培訓機構負責人告訴極目新聞記者,除了宣傳自己的指導老師專業外,告訴家長“已經有很多人選擇”“專家服務人數有限”“越臨近高考價格越高”等,都是機構接待人員的常用“話術”。機構會抓住家長的焦慮心理,并巧妙地“販賣焦慮”。

在位于江漢區建設大道新世界國貿大廈的武漢寓鷹生涯教育咨詢有限公司,接待人員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該機構“一對一”指導的價格是6800元,選擇首席咨詢師錢老師需要9400元,“錢老師的課今年‘五一’前已經排滿了。”

在硚口區一家機構里,工作人員聲稱,“高考出分后,想在4天內完成45個專業組志愿的填報,必須得到專家的幫助。”“孩子的志愿一旦沒有填報好,就可能耽誤一生。目前我們的‘高報專家’服務比較火熱,如果您非常想報名,我可以試著向總部申請。”工作人員說。

小明填志愿湖北運營中心工作人員則表示,該機構在出分之后將不再接受任何指導業務。

功利性強

為避免退費常建議考生改專業意愿

記者走訪多家機構了解到,他們的指導服務模式都是先進行個人測評再結合專家意見形成志愿填報預案。個人測試包含考生性格、興趣愛好、知識結構、個人職業性向等方面,通過一套MBTI職業性格測試系統,自動生成考生的職業性格分析報告。規劃師會結合考生家長的意愿形成學生的職業規劃方案,再根據院校信息、專業發展及就業率等等因素,制定出一套填報方案。有的機構規定,考生出分后對方案的調整次數不能超過兩次。

“你們的數據準確嗎?今年是湖北新高考第一年,以前的經驗也用不上吧?”面對記者的質疑,一名咨詢師表示,他們的經驗主要來源于過往北京、海南和山東等省份新高考第一年的數據和案例,對比之下“處理湖北的案子很容易”。但記者追問具體的數據和參考依據,對方以案例都有特殊性為由,沒有提供。

在網絡上,咨詢機構均會強調自己所掌握“大數據”的權威性。一個名為“新精英生涯”的網站上推出的填報服務價格是5980元,網站上宣稱:覆蓋了全國30個省近5年的招生計劃和錄取數據,數據更新速度緊隨各省市考試院,并能通過智能數據校驗工具確保數據質量。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其實這些數據都是搜集的高校公示信息、媒體公開報道,并沒有那么神秘。”該人士提醒,專業公司通過大數據整合、分析,確實給家長提供了便利,但這些數據只能參考,不宜盲目認同大數據算出的推薦學校。

武漢大一學生小魏告訴記者,他去年在河北參加高考,理科427分剛過本科線12分,不大好填志愿,所以花了3000多元找機構咨詢。小魏回憶:“咨詢師跟我聊了自己的想法,但推薦的幾所本科學校都是我不喜歡的冷門專業。”最終,小魏沒有聽從機構“先保本科”的建議,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我雖然讀的專科,但以后還有專升本機會,總比去了他們推薦的學校但讀不下去要強。”

記者了解到,咨詢機構一般會承諾“掉檔退費”。但多名大學招辦老師表示,在平行志愿填報規則下,“掉檔”是極小概率事件,機構以此為底線,會導致輕視考生的初心,導致填報比較保守。

記者甚至在一家機構看到,工作人員表示可以幫家長“勸”孩子換專業,比如武漢第20中一名女生想填園林專業,被做工作最終選了政史類專業;一名女生想填某985高校的工業設計專業,在機構的指導下改成了師范類專業。(柯稱 狄鑫)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