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2022年,石龍區被確定為“河南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該區以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為抓手,提前謀劃、主動作為,持續加大教育投入,著力改善辦學條件,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取得新進展。
石龍區委副書記、區長李明(右2)到學校調研教育項目進展情況
一是保障教育持續投入,辦學條件再提升。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區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定期聽取教育工作,區主要領導關心支持教育事業發展,在教育投入上優先保障。優質均衡創建以來,持續投入2300余萬元,新建北郎店小學教學樓、中鴻小學輔助用房等,對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和操場進行了維修改造和改擴建,對校園進行綠化、美化,打造人文景觀,進一步優化育人環境。并為6所邊遠學校建成33套農村教師周轉房,徹底解決教師生活住宿問題。全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得到質的提升。
副區長王延輝(右2)到學校檢查指導優質均衡發展創建工作
二是緊盯教育技術前沿,信息化建設再跟進。在先期實現信息化教學覆蓋率100%的情況下,投資120萬元更新完善智慧教學云平臺,引進上海易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5G智能運維監控平臺和5G智能終端,支持有線、無線、5G移動網絡等多種方式接入,實現網絡自檢、報警、遠程故障勘查、數據備份等功能。并投資236.7萬元購置智慧黑板,替代原電子白板設備,完成“三通兩平臺”提檔升級。在保證個人辦公電腦師機比1:1、生機比8:1的基礎上提檔升級,投資85萬元購買150余套云桌面臺式電腦伴終端網絡機。云桌面電腦、智慧黑板、多媒體設備等教學終端全部接入教育城域網,實現了電腦化辦公、信息化教學和各學校、每位教師信息資源互聯互通。目前,“三個課堂”作用凸顯,中心、中鴻、艷偉學校的音樂、美術、英語等部分學科和教研活動全區可同步進行,打破校與校之間的教學、教研壁壘,實現全區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石龍區教體局局長李宗強(中)到學校查看優質均衡發展情況
三是及時補充輪崗交流,教師隊伍再加強。建立教師支教支邊和輪崗交流制度,統籌管理教師崗位,將教師、校長輪崗交流和支教工作納入年度考核,并作為職級晉升的重要條件。該區每年交流輪崗教師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促進了城鄉教師合理流動。新招聘教師體音美、科學、信息技術專業占招聘總數的30%,且向邊遠薄弱學校傾斜。持續加強教師在崗培訓和網絡培訓,全區教師信息化教學達到98%以上,推進了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度融合,保障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連片教學活動
四是更新教育培養模式,素質教育再發力。開展創客教育,培養創新人才。2022年籌資150萬元在城區4所小學建成4個創客教室,讓老師更多的了解創客教育的基本理論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及應用情況,認識人工智能創客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學生通過創客空間人工智能編程、機器人、3D打印機、VR虛擬等設備動手實踐,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其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積極開展陽光體育大課堂活動,注重學生體質鍛煉;發揮好鄉村少年宮和課后延時服務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和社團活動,注重學生全面發展;關愛少年兒童視力健康,投入125.6萬元為中小學配備護眼燈裝置,給學生提供符合用眼衛生要求的學習環境,教室、圖書室照明衛生標準達標率、覆蓋率100%,有效的保護了學生視力健康,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連片教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