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 商道縱橫持續開展企業碳中和專家能力培訓
2021-04-21 11:41:46 來源:壹點網
1
聽新聞

(2021年4月21日,上海)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商道縱橫聯合發起主辦的第二期企業碳中和專家能力培訓課程日前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成功舉行,近30名來自能源、制造、物流、化工行業的企業經理人參與了本次培訓交流。碳中和專家能力培訓是商道縱橫響應2060零碳企業行動倡議的一項舉措,通過理論結合企業實操案例,幫助一批行業人員快速成長為具備碳中和管理思維和能力的專業人才,助力企業搭建碳中和目標的核心人才梯隊,穩步低碳轉型。目前已經在上海和北京培訓近百名企業經理人。

本次為期兩天的課程由來自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上海市經濟信息中心綠色發展研究中心、商道縱橫、金茂律師事務所等機構的資深專家組成導師團隊,圍繞碳中和政策與戰略、碳核算、碳中和路徑規劃、碳交易、綠色金融等重點知識模塊深度解讀,幫助企業經理人了解企業自身的碳資產核算、碳中和路徑規劃,了解碳市場交易機制,掌握綠色金融工具,并進一步探討企業層面的碳普惠平臺實踐。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副總經理李瑾女士在歡迎企業學員參與學習的同時,邀請企業從自身需求及特長出發,未來在開展碳中和戰略路徑規劃、快速啟動碳中和實踐方面貢獻專業力量。

圖:商道學堂企業碳中和專家能力培訓班學員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參訪交流。

宏觀政策解讀

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齊康先生詳細解讀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及政策的背景、全球和國內碳達峰碳中和趨勢,并分析了碳達峰碳中和對能源發展的影響。他表示,碳中和的核心是告別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推動經濟增長方式從資源依賴向技術依賴轉型,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他指出,中國實現碳中和的主要途徑主要包括:發展非化石能源電力和終端電氣化,可實現減少約50%的二氧化碳排放;清潔氫氣(綠氫)利用,可實現約20%的二氧化碳減少;碳捕捉,可實現約15%的二氧化碳減少。

圖:商道學堂企業碳中和專家能力培訓課程現場。商道縱橫供圖。

碳中和的實踐方法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戰略與研發中心業務主管常征女士介紹了碳中和的實踐方法,包括企業參與區域碳中和行動的機遇與途徑,主要包括:用能設施造升級,減少能源消耗;加強能源過程管理,減少能源消耗;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采用分布式能源,優化能源結構;充分利用碳普惠,融入碳排放自愿減排市場;加入“區域碳中和企業聯盟",助推跨區域碳中和;參與氣候投融資,運用市場化工具解決資全;和植樹造林,增加碳匯。另外,她對重點行業碳減排進行了潛力分析,并用多個企業案例,介紹了低碳技術的創新實踐。

圖:商道學堂企業碳中和專家能力培訓課程現場。商道縱橫供圖。

碳核算

一家企業或是一個國家要設計碳中和實現路徑時,第一步就是進行碳排放核算。上海市經濟信息中心綠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鞠學泉表示,碳中和目標是“算”出來的。基于抓大放小、簡化計算的原則,碳核算基本分為“確定核算邊界-梳理排放源及確定核算方法-計算匯總呈現報告”三步,企業可以根據公布的行業指南,盤查自己的碳資產。隨著國內外政策的發展以及投資方的脫碳需求,針對企業碳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在日漸增多,因此,企業管理部門也要及時了解相關標準和技術方法、及時進行風險評估和收益評估,有序開展自己的碳核查。

圖:商道學堂企業碳中和專家能力培訓課程現場。商道縱橫供圖。

碳交易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交易運營中心副主任黃鈺女士深度解讀了國內外碳排放權交易的背景和發展歷程,幫助學員理解6月即將上線的全國碳市場的運行機制。碳市場是政府主導下實現國家減排目標的強制性市場機構設計,通過對碳排放進行定價,促使經濟體減少排放二氧化碳,從而引導生產、消費和投資向低碳轉型。碳市場交易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市場化手段之一,截止2021年4月初,全國九個區域試點碳市場累計總成交量為7.37億噸,總體覆蓋鋼鐵、電力、水泥等20多個行業,承擔全國碳市場建設和運維的上海是其中唯一連續七年實現企業履約清繳率100%的試點地區。因此,全國碳市場啟動初期,將以電力行業為突破口,后續按照穩步推進的原則,將更多行業納入進系統。

圖:商道學堂企業碳中和專家能力培訓課程現場。商道縱橫供圖。

碳普惠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戰略與研發中心高級專員俞東陽介紹了碳普惠平臺的設計思路和相關實踐。相比起強制約束重點排放單位低碳發展的碳市場交易機制,碳普惠平臺更方便中小企業和個人參與到低碳轉型中。通過項目及場景設計,在碳普惠平臺上,企業可將小型項目、社區家庭與個人的減排活動進行量化和記錄,減排量與碳點將是這個體系中的價值兌換符號,通過交易變現、政策支持、商業獎勵等消納渠道實現其價值,形成“雙創、一轉、三消納”的閉環機制,引導全社會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圖:商道學堂企業碳中和專家能力培訓課程現場。商道縱橫供圖。

綠色金融

商道縱橫合伙人、副總經理劉濤詳細介紹了中國節能減排融資項目、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產品、綠色債券、ESG融資業務、綠色基金等多個案例,對中國綠色金融相關產品及發展現狀進行了解讀。他指出金融機構在2060碳中和目標中面臨的挑戰和能夠獲取的巨大機會包括,金融機構需對氣候風險量化分析,推動金融行業進行氣候相關的信息披露,以及進行氣候金融的產品創新。

圖:商道學堂企業碳中和專家能力培訓課程現場。商道縱橫供圖。

環境與能源法規趨勢及對策

金茂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上海律協環境資源與能源業務委主任吳榮良從法律角度,指出隨著生態環境重要性的升級,生態環境法規體系也在不斷完善,法規要求持續提升。例如,今年起實施的《民法典》總則規定了綠色原則,即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綠色原則”的納入將促進環境保護的思想觀念融入企業管理過程中。另外,他表示“十四五”時期的主要指標之一“綠色生態”類全部為約束性指標,包括: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森林覆蓋率達到24.1%等,這些“硬核”指標充分彰顯經濟發展的“綠色”要求。

圖:商道學堂企業碳中和專家能力培訓課程現場。商道縱橫供圖。

模擬碳交易

在培訓的結尾環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戰略與研發中心俞東陽和張雪萊,詳細介紹了碳交易從配額發放、報價、交易、履約的全流程,讓企業切身實際感受碳交易的成本和交易策略。

圖:商道學堂企業碳中和專家能力培訓課程現場。商道縱橫供圖。

商道縱橫是中國領先的企業社會責任(CSR)領域的獨立咨詢機構,專注于企業社會責任(CSR)、可持續發展(SD)與責任投資(ESG)的咨詢服務。商道縱橫合伙人、副總經理劉濤表示,共同應對氣候挑戰已經在全球形成共識,中國企業應該要積極主動提出自己的低碳承諾,向零碳組織轉型,在助力中國2060碳中和目標達成的同時,也能為企業自身贏得更長久的競爭力,為社會和環境持續創造正向的價值。未來商道縱橫還將在企業伙伴中擴大零碳目標的影響,聯結各方專業力量,推動企業零碳目標的實現。

想要了解更多與實現碳中和目標的解決方案相關的商道服務,請關注商道縱橫微信公眾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