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宋琪 吳可仲 北京報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樣的發展觀念放在煤礦經營領域,同樣成立。
(資料圖)
近日,經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內蒙古局和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審核認定,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所屬白音華煤田三號露天礦獲評內蒙古自治區A類煤礦。
《內蒙古自治區煤礦分類監管監察實施辦法》顯示,煤礦分級分類以安全風險管控為主線,綜合考慮煤礦安全管理、開采技術條件、災害程度、生產布局、裝備工藝、安全誠信、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人員素質及生產建設狀態等因素的基礎上,將煤礦按安全保障程度從高到低確定為A、B、C、D四類。其中A類煤礦為安全保障程度較高的煤礦。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白音華煤田,安全生產并非煤礦的最高目標。白音華蒙東煤業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于海里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近年來,公司致力于打造綠色、低碳、智慧、無人礦山目標。”
記者注意到,2021年,白音華蒙東煤業公司已經通過內蒙古自治區首批智能化礦山驗收,其智能安全管理系統、車輛駕駛輔助預警系統分別榮獲第五屆全國設備管理與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二等獎。
2022年,白音華蒙東煤業繼續加大礦山生態治理力度,推進智慧化礦山建設。目前,通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土壤的修復改良技術和措施,按照“明渠暗窖”打造海綿式排土場,外排內蓄建設生態型露天礦的理念,礦區已經形成了植被生機盎然、物種錯落有致、適宜動物棲息的生態環境。與此同時,礦區還以排土場光伏發電、智慧牧場、生態觀光旅游業一體化建設為發展方向,嘗試依靠自然調節能力維持相對穩定的自然生態系統。
據了解,為實現礦區生態修復治理,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已累計投入資金16.89億元,所屬五礦全部實現生態修復治理率100%、地表腐殖土利用率100%、水土流失治理率95%、植被覆蓋度超過90%。其中,截至2022年底,白音華蒙東煤業累計投入生態復墾資金3.28億元,排土場生態恢復治理1.98萬畝,到界排土場治理率100%、植被覆蓋度90%。
“未來,我們要進一步優化生產設計,增加科技創新投入,減少供電系統耗能等措施,切實做到節能減排。同時公司持續推進生態恢復治理保護力度,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要求把礦區及其周邊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加以保護,促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進入良性循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于海里向記者補充道。
(編輯:董曙光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