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高校教師聘用機制、推進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破除論文“SCI至上”……近期,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接連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關于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對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進行了系統深入部署。1月27日,教育部召開2021年首場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有關情況。
“當前,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整體正在大踏步前進,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建設一支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教師隊伍,還需要不懈努力。‘十四五’期間將持續破除教師發展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實現教師隊伍從基本支撐向高質量支撐轉型。”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說。
全面系統部署高校教師隊伍建設
“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一個全面系統部署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文件。”發布會上,任友群詳細介紹了《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
該《意見》強調,高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要強化教師“四史”教育,在一定周期內做到全員全覆蓋;要推進常態化師德培育涵養,將各類師德規范納入新教師崗前培訓和在職教師全員培訓必修內容;要落實師德第一標準,將師德師風作為教師招聘引進、職稱評審、崗位聘用、導師遴選、評優獎勵、聘期考核、項目申報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標準;要嚴肅師德問題查處,建立健全師德違規通報曝光機制,依托政法機關建立的全國性侵違法犯罪信息庫,嚴把教師職業入口關;要完善教師思政工作組織管理體系,充分發揮高校黨委教師工作部在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中的統籌作用,加強思想政治引領。
同時,破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需要針對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拿出更有力的舉措。
“該《意見》要求把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作為突破口,推進教師聘用機制、編制崗位管理、職稱制度、薪酬制度等4項改革。”任友群指出,該《意見》要求把細化落實教師評價改革作為關鍵路徑,以破“五唯”為導向,破除論文“SCI至上”,建立考核評價結果分級反饋機制,完善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強化教學業績和教書育人成效在績效分配、職務職稱評聘等中的比重。
為提升高校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強化機制體制保障,該《意見》強調,要完善教師發展培訓制度,建設高校教師發展平臺,強化青年教師培養支持,鼓勵高校擴大博士后招收培養質量,建立青年教師的多元補充機制。
“我們鼓勵高校對優秀青年人才破格晉升、大膽使用,用多種方式切實解決青年教師后顧之憂,全力支持青年教師成長。”任友群說。
發布會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副司長劉冬梅解讀《關于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時指出,要健全制度體系,在保持高校教師現有崗位類型總體不變下,設置教學為主型、教學科研型等崗位類型,高校可根據自身發展實際,設置新的崗位類型;要完善評價標準,嚴把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考核,突出教育教學能力和業績,推行代表性成果評價;要結合學校特點和辦學類型,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教師,實行分類分層評價。
“還要落實自主評審,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高校自主制定教師職稱評審辦法、操作方案。”劉冬梅介紹,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探索實行教師職務聘任改革,設置助理教授等職務。
建設高素質職教“雙師型”教師隊伍
開展10項技術服務項目,獲國家專利10項,培訓教師9000人次……2019年,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團隊入選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后,短短兩年時間成果豐碩。
“在兩年的建設過程中,我們緊緊圍繞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領域,從師資隊伍、課程改革、模塊化教學、協作共同體等方面多措并舉,切實做好團隊建設各項工作。”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高喜軍說。
2019年5月,教育部印發《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聚焦戰略性重點產業領域和民生緊缺領域專業,經過3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設,打造360個滿足職業教育教學和培訓實際需要的高水平、結構化的國家級團隊。
任友群介紹,目前首批立項建設的國家級職教創新團隊(以下簡稱“創新團隊”)覆蓋了全國27個省(區、市)122所高職院校,示范引領了新時代高素質職教“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深化了職業院校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創新團隊’重點開展了全員培訓、在線培訓、多方協作、設置專項課題、做好示范引領等5個方面的建設。”任友群舉例說,在全員培訓方面,遴選清華大學等18家培訓基地,分專業領域開展組織培訓者培訓研修,累計培訓30余批超過3.5萬人次;在線培訓方面,委托同濟大學在線開展德國職業教育專題培訓,委托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創新團隊異地同步線上培訓,累計培訓3萬多人;在多方協作方面,分領域建立19個協作共同體,開展協同研修600余次;在設置專項課題方面,設置重點專業課題123項,推動122家高職院校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在做好示范引領方面,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對接本區域重點專業集群,目前已建立229個省級創新團隊、1200余個校級團隊、40余個省內團隊協作共同體。
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成效顯著
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2020年全國平均超過80%,9個監測省份師范生生均經費2019年比2018年提高了7.4%,報考教師資格證書考試人數2019年比2018年增長38.5%……發布會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于發友發布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落實第三方評估情況。
3年來,評估組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評報告的深入分析、9個省份及其51個區縣的重點監測和1萬余份教師問卷分析,形成了評估報告。
“評估報告顯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成效顯著。”于發友介紹,評估報告顯示,黨對教師隊伍建設的全面領導得到加強,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有效夯實,教師教育綜合改革縱深推進,教師隊伍建設的治理生態更加優化,教育投入優先向教師隊伍傾斜,教師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
數據顯示,2019年報考教師資格證書考試人數比2018年增長38.5%。高考成績前30%的學生報考師范專業的比例由2018年的18.3%提高到2019年的33.4%。“新教師崗位競爭明顯加大,個別地區數十人競爭一個崗位常態化。”于發友說。
針對當前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在師德師風建設、教師管理體制機制、教師實際獲得感尚需加強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于發友表示,下一步,要強化地方黨委政府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主體責任,尤其是省級黨委政府的政治責任。積極構建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進一步減輕教師負擔,形成教師減負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