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范大學一學生設計制作機器人舞臺劇,參與組織抗疫助學活動
2021-01-28 14:55:00 來源: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
1
聽新聞

連續三年專業成績第一,連續三年獲得全國機器人大賽一等獎,用機器人制作舞臺劇并在武漢科技館表演,還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社會……華中師范大學2017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陳炫婷,是同學們眼中的榜樣。目前,已順利保研至復旦大學的她,正利用寒假忙著做體感交互技術和康復醫療相結合的研究。

熬夜備賽不負有心人

陳炫婷是山西臨汾人,剛進入大學時,懷著好奇心進入了學校的機器人協會,“當時什么都不懂,隨著對機器人了解的不斷深入,我慢慢喜歡上了機器人。”后來,她通過考核,進入學校的機器人實驗室。在這里,她度過了大學里最忙碌但最充實的時光。

“備戰比賽的日子是我最難忘的時光。”每年的五六月份,陳炫婷和機器人實驗室的成員便開始準備當年的全國機器人大賽。“整個暑假都在實驗室里,熬夜成了家常便飯。”

有一次老師來查驗并給出了建議,當時已臨近比賽,為爭取更多時間修改完善,他們白天在實驗室,晚上10點回宿舍洗澡,洗完趕緊回來,圍在機器人調試板邊,討論如何修改。“凌晨3點,大家實在困得眼皮打架,就把實驗室的椅子擺成一排,輪流去歇一歇。”直到清晨6點,終于解決了問題,大家才松了一口氣。

在老師的精心指導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他們不斷對機器人進行改進和創新,連續三年獲得全國機器人大賽一等獎。

設計制作機器人舞臺劇

2019年,陳炫婷作為核心成員參與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用7臺機器人制作完成一部氣勢恢宏的舞臺劇《一鳴驚人》,并在武漢科技館展出。

“之前比賽最多只用3臺機器人,這次用7臺,技術要求更高。”陳炫婷說,不僅要保證舞蹈動作整齊劃一,還要讓機器人踩準樂點。“每個機器人細微的差別都會影響整體表演,所以我們經常會在演練時錄視頻,然后慢放,一幀一幀地看哪臺機器人有問題,再調整它的代碼。”陳炫婷回憶,光是機器人動作,就改版了三十多次。

在布景上,他們也花了不少心思。為了還原歷史場景,陳炫婷和團隊成員在網上查閱大量資料,還去博物館考察,請教歷史學專家。”陳炫婷說,為了做模型編鐘,他們去了4次湖北省博物館,反復觀察記錄細節,制作好模型以后再來對比修改。

“《一鳴驚人》講的是楚莊王勵精圖治的故事,這個舞臺劇是現代科技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我們想用機器人來表達我們的荊楚文化,讓更多人關注科技發展,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她說。

參與組織抗疫助學活動

陳炫婷還十分注重學科的實用性。2019年,她在查閱期刊時發現傳統的康復醫療存在不足,于是想嘗試將體感交互和人工智能結合起來,幫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

2020年,陳炫婷根據做過的實驗數據報告和積累寫了論文,并獲得軟件著作權四項。她說:“目前我只是進行了初步設想,未來我希望把理論變成現實,為康復醫療提供幫助。”

不僅專業成績優異,陳炫婷還熱衷于志愿服務。2020年疫情最嚴峻的時期,她主動參與家鄉疫情防控,宣傳防疫知識。她還在線上參與組織“抗疫助學,愛在華師”義教項目,招募校內外300余名志愿者,為近300名學生提供一對一線上答疑輔導。

“炫婷真的非常棒,無論是學習、科研、志愿服務還是學院工作,她都是佼佼者。”陳炫婷的輔導員張琳介紹,今年大四的陳炫婷,已保研至復旦大學。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