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學會正確使用手機是必修課
2021-02-02 14:52:31 來源:央廣網
1
聽新聞

智能手機不僅僅是通信工具,上網、游戲、社交等功能樣樣俱全,青少年的自控能力還在逐步形成的過程中,部分自控力較差的學生容易沉迷其中,浪費時間,影響學習,損害視力,破壞專注力,甚至接觸到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

為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絡和游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確有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后應將手機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對此,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認為,學生手機使用管理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制宜。不建議小學生帶手機上學,必要時的家長聯系、緊急情況下的報警功能,一般的電話手表就可以實現。初中、高中可以允許學生帶手機上學,但不提倡帶功能過多、昂貴的手機,且要加強統一管理。讓學生帶手機并不意味著對手機的使用不加限制和管理,學校要明確規定什么時間可以用手機,什么時間不能用,還應讓學生懂得手機的使用場合。

禁止將手機等電子設備帶入校園,也是各國基礎教育的普遍共識和做法。2018年7月,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了一項禁令,禁止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學生在校期間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英、美、德等國家也以剛性校規限制學生校園使用手機。

當大量中小學生普遍、頻繁地使用手機,手機也就成為育人工作的一塊重要陣地。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長陸云泉表示,“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一方面要引導學生不要為手機所役,要做手機的主人;另一方面也要培養學生文明使用網絡的素養,筑牢思想的防火墻。家庭是人發育、成長、生存的首要基地,家長應當言傳身教,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履行教育職責,加強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同時,王殿軍強調,在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時,要教育引導學生提高對網絡虛假信息、網絡欺詐的辨別能力,提高在網絡虛擬環境下交友的警惕性,分清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區別,對網上各種言論要有正確認識的能力。學會正確使用手機,對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是有幫助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十余年前,手機是一個新生事物,未來,我們很難預測孩子的人生會出現哪些更新的工具、更新的事物。現在讓學生學會正確使用和管理手機,那么將來學生走上社會,才有可能在面對更新的事物時做到正確駕馭、合理使用。學會正確使用手機是一門必修課,也是當下教育的一部分。學生手機使用管理折射出學校的管理理念和育人水平,必須堅持“管”與“教”結合,化危為機。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