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年人迅速成長起來,賦予他們更大的展示舞臺
2021-02-24 14:29:19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1
聽新聞

過去這一年,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高級工程專家、四院科技委常委袁斌最關注的就是兩件事:科技自立自強和青年人才培養。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踏踏實實搞好應用基礎研究,把核心技術牢牢抓在手中。”這是袁斌經常與團隊年輕人說的話。他深知只有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1996年,袁斌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后,進入航天系統工作,一干就是25年。他長期從事運載火箭總體設計工作,全程參與了我國首個全固體運載火箭的研制工作。作為多個項目技術總負責人,他參加了國家863計劃多個重大項目,先后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多項榮譽。

“我們不要做那些‘短平快’的,而要有勇氣做自己努力‘跳’起來才可以夠得著的科研,并把這些事情做到完美和極致。”袁斌說。

在過去幾年中,他平均每年都要參與組織協調數十項的技術試驗。其中每一項試驗任務,對他和團隊成員來說都是一次挑戰。那背后是數十輪方案討論、近百輪技術攻關和多項技術突破。

袁斌團隊所研制的技術產品,較國外同類產品“迷你、輕便”,但指標性能卻能做到“翻倍”。有時,同行屢屢追問“憑什么你們可以?”袁斌的回答往往是這樣:“憑的就是我們執著于創新、執著于奮斗、執著于拼搏!”

在他看來,正是有無數航天人這樣一絲不茍、克服萬難的超常付出,才能夠確保中國航天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在一些前沿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甚至“領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十三五”期間,袁斌帶領團隊認準“拓荒”方向,解決了一批“卡脖子”問題,在領域內精耕細作,努力搞出了眾多屬于中國航天的獨門絕技。他說,為了填補技術空白,為了讓中國航天能夠向前邁出一步,必須敢為人先,創新制勝。

“將一件件大國重器送入云霄,是對我們得出數據的最好檢驗。不斷提升安全性、可靠性,則是用100%的成功為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提供不竭動力。”袁斌說。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袁斌告訴記者,他正帶領團隊奮力拼搏,以戰略性需求為導向,研制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他們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只有堅持技術不斷創新,手中的科研工筆,才是他們的制勝法寶。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袁斌說,作為航天國家隊,就是要不斷以應用為目標牽引,增強體系可控能力建設,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而要做到這一點,科技創新人才是關鍵。

現在,袁斌所在團隊具備碩士以上學歷的占比接近96%,平均年齡34歲,持續注重對高素質青年人的培養,一直是袁斌作為團隊“領頭羊”最為關心的事情之一。

“十三五”期間,他所在的團隊先后共有31人次獲得“青年先鋒”“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

“如何讓青年人迅速成長起來,賦予他們更大的展示舞臺,提供他們深造和交流的機會,是我們這個團隊過去幾年一直努力在做的事。”袁斌說。

在2020年,袁斌提出了《在國企改革中進一步釋放和激發人才活力》的議案。他說,當前國企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國有企業應當不斷創新人才管理體系,充分發揮高端專業人才的作用、挖掘潛能,有利于為中國航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地智力支撐。

今年,他的議案仍是繼續關注國有企業如何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不斷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這位從業已有25年的科技工作者深知,中國航天永葆不竭動力的秘訣就是創新,而創新靠的則是一茬又一茬的科技創新人才。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