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些高校班級以英模校友名字命名,不斷激勵一批批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2021-04-26 14:54:43 來源:長江日報
1
聽新聞

祭奠英模,探訪故地,拜訪親屬……日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學院召開“融入黨史學習教育傳承張國旗精神”座談會,介紹了該校“張國旗班”近段時間以來開展的系列主題活動。長江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武漢一些高校還有不少像這樣以英雄模范、優秀校友名字命名的班級,不斷激勵一批批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學院“張國旗班”設立于2017年,目的是為了鼓勵學生們學習先進典型、傳承優秀校友張國旗的精神。據介紹,張國旗是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人,1985年以全縣高考第三名的成績考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水文系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畢業后,他放棄了在省會城市工作的機會,主動申請回到缺水的家鄉為鄉親們探井打水。在陵川縣水務局工作期間,張國旗為解決當地農民“吃水難”問題,深入到每一個山莊窩鋪,走遍了全縣的深溝野壑,為實現陵川縣引水解困3年達標、引領群眾奔小康作出了突出貢獻。2001年5月15日,張國旗在陵川縣西石門村進行井下探測作業時,突遇井壁坍塌。為保護他人,他被巨石砸中頭部,以身殉職,年僅33歲。2005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全校開展“向張國旗學習”活動,號召全校師生學習張國旗崇高的人生追求、無私的奉獻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記者梳理發現,在武漢高校中,像“張國旗班”這樣以個人名字命名的班級還有不少。

2008年7月3日,為紀念惲代英烈士,華中師范大學創建了“惲代英班”,開辦了“惲代英黨校培訓班”,并成立了全國首個“惲代英新聞采訪團”等,以多種形式勉勵青年學子傳承與弘揚先烈精神。據了解,“惲代英班”是由院系優秀學生組成的精英班級,要求其成員在學生工作、學習成績、理論修養、道德素質等方面均表現優異,選拔方式嚴格。班級成員控制在30名至40名,通過班級推薦、院系考核、校團委篩選等多種方式選拔產生。經過1年學習后,班級成員還要接受考核。

華中科技大學2001年12月創辦“胡吉偉”班。此后,學校每一屆都會評選出最優秀的班級成為“胡吉偉班”。胡吉偉是該校經濟學院2000級大學生。2001年7月31日下午,他在家鄉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過暑假時,為搶救落水兒童不幸犧牲,年僅20歲。為表彰胡吉偉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跡,共青團中央追授胡吉偉“全國優秀共青團員”榮譽稱號,教育部授予胡吉偉“舍己救人的優秀大學生”榮譽稱號。

華中科技大學還在2018年設立“黃群班”,每年會在全校范圍內進行評選授旗。當年8月20日,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生前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七六〇研究所黨委委員、副所長的黃群因在臺風中搶救國家重點試驗平臺壯烈犧牲。該校以黃群的名字命名班級,以激勵青年學子向英模學習。

2018年2月15日適逢大年三十,漢口學院大一學生楊高飛因救火英勇犧牲,年僅19歲。楊高飛家住云南省昭通市巧家縣一個偏僻的鄉村。全家以務農為生,微薄的收入供他和弟弟上學并不輕松。楊高飛的離世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得知楊高飛的家庭情況后,漢口學院2萬多名師生自發捐款,籌集到近20萬元善款。為了讓楊高飛的事跡代代相傳,征得楊高飛的父母同意,漢口學院決定將楊高飛生前所在班級設為“楊高飛英雄班”,以紀念這位在大火中逆行的英雄。

此外,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從2009年秋季入學起設立“錢學森實驗班”。該校是在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院士的親切關懷和指導下創辦起來的我國第一所生物工程類普通本科高校。該校設立“錢學森實驗班”是為了進一步貫徹錢學森“大成智慧學”的教育思想,為其提出的第六次產業革命和即將到來的生物產業大發展培養品學兼優、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研發人才。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