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破傳統升學模式,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
2021-05-13 15:05:42 來源:新華網
1
聽新聞

11日,2021年北京市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項目(以下簡稱“貫通培養項目”)在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海淀校區對外發布,該項目今年將在北京市招收初中畢業生2810名,最低錄取分數線統一設置為490分。

據了解,貫通培養項目是北京市在2014年推出的一項重要的職業教育綜合改革項目,支持高水平職業院校與應用型本科高校、行業企業深度合作,聯合培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招生對象為符合當年中考升學資格的北京市正式戶籍考生,通過中考在全市范圍內招生。

打破傳統升學模式 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

貫通培養項目適合于所有學生嗎?北京市教委職成處副處長余俊表示,“貫通培養更適合那些學習成績中等,但是對某個專業有濃厚的興趣,對自己的未來職業有明顯的規劃,有志于成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學生。”通過貫通培養項目,學生在熟練掌握一門技能的同時,不經歷普通高中,也有機會升入本科高校學習。

余俊介紹,“開展貫通培養的目的,就是為了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探索素質教育的新路徑,讓更多的學生有成長成才的機會。”他表示,參加貫通培養項目的同學不必面臨高考的壓力,學校和企業聯合在進行設計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的時候,可以更好地做到“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此外,貫通培養追求的不是考出好成績,不是學生的學習能力,而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創新精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的綜合實力能夠得以提升。

余俊介紹,貫通培養項目由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行業企業三方緊密聯合,統一設計課程。“學生在學習基本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掌握一門專業的技能,企業能夠提供一線的工藝和規范,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能夠更好地適應產業轉型需要。”

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作為“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的中職學校之一,從2017年開始參與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試驗項目。該校副校長鄭艷秋表示,“貫通培養符合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育公平原則。從我國人才結構來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大量技術技能型人才。學生在高中階段就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方向,不僅有利于強化其職業能力,更有利于厚植其職業情感和職業理想,減少學生在十六、七歲時出現‘迷茫期’的情況。”

貫通培養項目并不是“保險箱” 今年在三方面進行了優化

“貫通培養項目并不是‘保險箱’,并不是進來以后就肯定能夠升本。”余俊介紹,貫通培養項目分為中本貫通和高本貫通兩個類別,學制為7年,其中前三年為中職教育階段,中間兩年為高職教育階段,后兩年為本科教育階段。期間分為兩個轉段,第一個轉段是從中職到高職階段,通過院校內部的轉換程序來進行。第二個轉段是高職到本科的轉段,按照北京市教委每年統一公布的專升本的相關要求來執行。“學生在每個轉段必須要達到相關的要求,才能夠進入下一階段學習。”

余俊介紹,在認真總結前期經驗的基礎上,今年項目在三個方面進行了優化。一是培養模式。以往中本貫通之前是前三年在中職院校學習,后四年在本科院校學習,高本貫通是前五年在高職院校學習,后兩年在本科院校學習。為保障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延續性,也為了簡化貫通培養的培養模式,從今年開始,無論是中本貫通還是高本貫通,統一調整為前五年都在職業院校學習,本科院校只接受后面兩年的培養。

二是優化招生專業。本著“社會需要、學生想學”的原則,結合職業院校的辦學特色,撤銷一批與首都產業轉型發展匹配度不高的專業,新增一批人才緊缺領域的專業。三是優化項目學校。首先對職業院校進行適當精簡,“高本貫通”項目由入選國家“雙高”的高職院校來承接,參與貫通培養的高職院校從9所減為7所;其次對本科高校進行大幅精簡,按照市屬本科高校分類發展的要求,貫通培養項目只對接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參與此項改革的本科高校從13所減少到7所。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