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小小的藏書票,不僅有精美的票面設計,背后也蘊含著許多動人的故事。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橋第二實驗小學利用藏書票文化開展“藏書票+”系列課程,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同時,打造共享學習社群,讓學習由靜態轉向動態,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育在學生審美素養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橋第二實驗小學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在學科教育中滲透美育,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近年來,學校以“藏書票+”為載體,讓學生“以‘書’為伴,以‘票’會友,以‘群’共學”,鏈接經典閱讀與藝術審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結合藝術性與社會性
藏書票是一種微型版畫藝術,外形小巧,被譽為“版畫珍珠”“紙上寶石”“書中蝴蝶”,蘊含著深厚的藝術、美學與文化價值。除了精美獨特的畫面,小小的藏書票還藏著動人的故事以及票主的生活經歷和人生志趣,具有高雅的藝術性和廣泛的社會性。
歷史文化+藝術審美。藏書票本身具備獨特的育人價值——在“畫稿、刻板、拓印、修整”的制票過程中,迎接學生的是無限創意、無限材料、無限色彩,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動手能力得到培養;在“想象、審美、思考、創造”的玩票社群中,志趣相投的學生開展同伴共學、多元社交等活動,豐富了學習的內容和形式;在“對話、分享、友誼、表達”的賞票場域中,學生近距離與美對話,提升了自己的藝術感知力、美感洞察力、欣賞表達力,達到理性與感性的和諧統一。正如王國維所說:“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發達以達完美之域,一面又為德育與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
社群活動+學習關系。藏書票課程深受學生、教師、家長的喜愛,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在這樣的背景下,以“藏書票+”為核心的共享學習社群應運而生,這是一種常用且高效率的社交合作模式。共享社群的凝聚力在于信息交換、經驗分享、群居生活等,其本身也可以看作一種學習方式:學習者的信息差成為共同資源,生活方式成為課程,對話、共事、移情等成為學習方式。學校成立“藏書票工作坊”,讓志趣相投的學生共同交流——熱愛數學問題的學生創新“圖形書票”,隱含數學理念和數學思考;喜歡閱讀的學生創新“插圖書票”,講述書票的故事。共享社群讓學習資源“動”起來,讓學習關系“近”起來,讓學習活動“樂”起來。
詩意人生+共同生活。通過課程學習,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不斷刷新,開放、自由、協作、共享的學習社群讓原本封閉、單向的閉環學習形成了高效率的多向循環模式。在“師生互動”中,學生對話分享,積淀人文底蘊;在“生生促進”中,學生主動交流,培養語言能力;在“家校聯合”中,學生記錄成長,改善家庭關系;在“社校牽手”中,學生親歷尋訪,提高審美能力……這樣的學習方式回歸了“共同生活”的教育理念,更有意義也更有實際效果。
跨界融合+專業成長。開展美育需要一支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學校“藏書票”課程的教師團隊具有音樂、美術、戲劇影視、藝術設計等多方面素養,團隊發展目標明確、規劃清晰,實現了老中青有效搭配。如今,教師隊伍的職責已經擴展到“藏書票+”教學、“藏書票+”實踐活動組織、“藏書票+”環境美育建設等多個方面,教師在課程建設中也找到了自身的專業發展道路。
讓課程適應學生發展
學校努力打造一個融通藝術審美與學科學習為一體的“藏書票+”學習中心,可以宏觀到哲學、美學、文化等層面,也可以細微到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讓學生具有與生活相處的能力,也具備與萬物對話的能力。學校開發“藏書票+”多元課程群,由“靜態課程”轉向“動態課程”,讓課程適應社會變化和學生發展,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興趣和成長方向。
藏書票+德育。“藏書票+德育”從欣賞開始,藏書票的主題包羅萬象,在“小書票,大世界”的視野中,熱愛生命、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等主題以別樣姿態融入學生生活。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六年級學生通過藏書票講述優秀共產黨員的故事,他們在真實的社交情境中品味“童心向黨”的情懷。
藏書票+語言。“藏書票+語言”指向關于中外名著的閱讀分享,每個年級選定不同的共讀書目展開研讀。五年級學生選定的共讀書目是《西游記》,他們以“我最喜愛的人物”“我最喜歡的情節”為主線分工制作“名著書票”。學生分組招募“票友”,開展以《西游記》為主題的藏書票實踐展演、師生講座等活動。學生可以把自己的藏書票與同伴分享,可以為喜歡的藏書票寫“名著推薦詞”,可以用豐富多樣的藏書票講述閱讀名著時的點滴故事……讀書、制票、交友成了學生的日常生活,創造了無限的童年樂趣。
藏書票+數學。“藏書票+數學”指向數學思維和設計思維,學生要用數學元素設計藏書票,選取的數學元素也要與生活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四年級學生正在學習平移、旋轉、軸對稱等知識,他們將數學的對稱、精確、規則等抽象特性表現在藏書票中,讓數學的數感與藝術的美感交織在一起。發現美只在一瞬間,表現美卻需要漫長的日日夜夜,學生創作出一幅幅具有濃濃數學味的藏書票。
藏書票+科學。“藏書票+科學”依托信息技術手段,鼓勵學生提升創造性思維——研討改進藏書票的制作材料、制作工具、拓印方式,研討修整藏書票的大小、構圖比例,研討優化藏書票的制作技巧、顏色套印等。學生加入藏書票研究團隊,在實踐中感受科學之美、藝術之美。
藏書票+藝術。每一張藏書票背后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票面的每一個符號都有不同尋常的寓意,了解藏書票制作者的思想和擁有者的故事后,再來欣賞藏書票就顯得別有風味。學校利用藏書票隱含的豐富意蘊開展“我的書票·我的歌曲”“方寸書票·話劇天地”“京劇臉譜進書票”“印‘刻’時光”等活動,讓學生在藝術的鑒賞和創造中感受大好河山之“美”、紅色印記之“魂”、傳統文化之“珍”、中外名人之“志”。
將成長故事定格
共享學習社群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實踐,讓師生、生生、家校、社會一體的共享社群共同學習,進行信息交換和知識共享,由“人”到“眾”,由“獨創”到“眾創”,由“陪伴”到“學伴”,由教師一人“布道”到眾人“取經”,以共享學習社群的學習方式將兒童生動的成長故事定格成動人的畫面。
藏書票小聯盟。學校創建藏書票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校內藏書票聯盟,走進國內藏書票聯盟,甚至走向國際藏書票聯盟。學校聘請國內外專家開設講座,讓多重資源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豐富他們對于藏書票的感知。
藏書票俱樂部。學校發布“招募令”,成立了“夢幻西游”“奇妙圖形”“‘寓’見你”等不同主題的“票友俱樂部”,定期開展斗票、賞票、秀票等各種鑒賞活動。學校還創立藏書票創意館,讓學生模仿、制作不同主題的藏書票作品。
藏書票文化場。教育空間具有隱性美育功能,創造一個對學生審美素養發展起到潛移默化作用的教育空間十分重要。學校精心打造票友班級文化場,創建了“魯迅票友班”“飛鳥票友班”等70多個“票友班”,創設了良好的文化場氛圍。藏書票研究主題成為組建團隊的重要標準,學生打破年齡層次,自發組建了多個藏書票團隊文化場。藏書票還有自己的“節日”——藏書票鑒賞節、藏書票交易節、藏書票藝術節,學生在藏書票節日文化活動場中找到了自己,也找到了成長的樂趣。
藏書票課程是綜合育人的課程,創新了學習方式,推進了課內外一體化的生活,讓學生在“木”與“刀”的碰撞中擴大閱讀范圍、創新精神、勞動創意、藝術審美等各方面的綜合素養,形成美育活動百花齊放的新局面。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橋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