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老師陳日旺一聲令下,學生迅速組成5列縱隊,擺出5具龍身明艷、蒼勁有力的中國龍造型,這是龍崗中學初二(9)班學生上舞龍課的現場。“二把放低一點點,三把和四把用力撐開,尾巴舉高。”陳日旺走到學生身邊,對不同把位學生的舞龍動作進行一對一指導。
龍崗中學作為廣東省非遺保護項目(龍崗舞龍)的傳承訓練基地,該校的舞龍教學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籃球專業的陳日旺也是在當時龍崗“村村有龍”時期,接觸到龍崗的舞龍非遺傳承人并深深地被舞龍吸引。作為龍崗區中學舞龍教學與研究工作室主持人,陳日旺希望工作室在基礎教育中大力弘揚和發展舞龍文化。
舞龍文化進中學課堂
舞龍俗稱玩龍燈,是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之一。舞龍者在龍珠的引導下,手持龍具,隨鼓樂伴奏,通過運動與姿勢的變化,完成穿、騰、躍、翻、滾、戲、纏、組圖造型等動作和套路,充分展示龍的精、氣、神、韻。
“學生3個小時就能基本掌握舞龍要領。”陳日旺表示。2018年,龍崗中學正式建立舞龍課程培育體系,開創全市舞龍文化進中學課堂的先河。該課程針對全校初二年級學生開展,每周一節,以理論為指導,實踐為主,共計20課時。8字舞龍、游龍、穿騰、翻滾、組圖造型等基礎舞龍技術動作,學生通過一學期的學習,便能基本掌握,并在此基礎上自編套路,達到對外展演的水平,基本實現龍中學子皆會舞龍的教學目標。
“我們一般用直徑28到30厘米的龍身,2.5公斤的龍頭,現在教學用的是9人龍,也就是9把1珠,10個人一條龍,也有3人龍和5人龍。”陳日旺團隊深諳學校中的每一條“龍”,在一排排龍架中,他總能在腦海中自動檢索并生動講出每一條“龍”的輝煌戰績。10多條顏色鮮艷、造型別致、活靈活現的“龍”整齊地擺放在學校的體育館,作為學校舞龍課的常設活動場館,這里也是舞龍教學與研究工作室的老師們日常教研的地方。2014年8月,龍崗中學也在該體育館成功舉辦了第七屆全國學生舞龍錦標賽,開創了該項賽事第一次在中學舉辦全國比賽的先河。龍中舞龍隊也榮獲全國中學生舞龍錦標賽第一名。
此外,針對中學生的體格特征,龍中從湖南、浙江等地購進為學生量身定制的舞龍學具,老師們根據需要進行組裝,并進行日常維護。學校舞龍課程使用的都是真“龍”,且以布龍和網龍為主。陳日旺和其他授課老師大部分都持有舞龍教學的雙證,即教練員證和裁判證。為了進一步提高舞龍教師團隊的專業水平,他們經常前往全國各地學習研討,并邀請專業人士擔任課程顧問。
打造升學“一條龍”服務
舞龍專項課程實施3年來,成效明顯。學校定期開展班際競速舞龍比賽、舞龍規定套路比賽等,深受學生喜愛。除了初二年級普及的舞龍專項課程,龍中也有教職工隊和學生隊等專業舞龍隊。“龍中舞龍,健體成龍”,舞龍隊的這句口號也成為每個龍中舞龍人的獨家記憶。
經數年打磨與發展,舞龍課程已成為龍中乃至全區學校體育特色課程,該課程不僅走出校門,還走出廣東。2019年,陳日旺與學校體育老師,走進坪地中心幼兒園、千林山小學,對師生展開舞龍技術指導;同年,體育老師劉孔前往廣西那坡深龍小學支教,幫該校組建舞龍隊,并培訓該校青年體育老師。
此外,舞龍隊的老師們也積極為學生打造升學的“一條龍”服務。據介紹,今年中招,龍中就有8名初三學生憑借舞龍特長,被輸送至龍崗區第二職業技術學校繼續深造。未來,龍中希望能與深圳的高校共同建立舞龍人才一貫制培養機制,讓有天賦的舞龍人才走上專業發展道路。(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