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這里是理科教學樓南樓301教室,發現林同學體溫異常,請求處理。”近日,廣州大學在大學城校區舉行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演練,模擬7幕、20個環節的校園學習生活針對性防疫舉措。
模擬開學疫情應急演練是復學準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東省教育廳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在開學前,開展兩次疫情防控模擬演練。近日,廣東多所高校就校園師生日常活動和應急處置等開展演練,檢驗學校應急預案的實操性和適用性。
“同學你好,歡迎回校,請打開手機健康碼。”在嶺南師范學院校門口,校衛隊員逐個掃描學生的健康碼,并用額溫槍測量體溫。由輔導員扮演的返校“學生”們間隔1米,有序排隊進校。
學校大門是校園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各高校學生在進入校門前,需接受體溫檢測和身份核查。其中,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在師生入校場景,設置了檢測通道、二次測溫點和隔離等候區。該學院演練側重于處置好從重點疫區或境外返校的人員。
廣東各高校多場景模擬校園真實學習生活,按照“不聚集、少流動”的原則,優化校園活動安排。宿舍是返校學生在校生活的重要場所。“同學,你的體溫達到38.1度。按照防疫要求,需要了解你的一些信息。你的名字是?住哪間宿舍?”在深圳大學粵海校區舉行的校園情景式防疫演練上,學生宿舍管理員對進出人員進行日常體溫檢測,發現有一位同學體溫異常,立即上報校醫院和安保部。校醫和救護車迅速趕到可疑病例所在宿舍樓,現場詢問病史、體檢,對其進行初步的流行病學調查等。
在深圳技術大學的宿舍、食堂和教學樓,師生都要經過紅外體溫監測、證件檢查兩道關卡,體溫正常、攜帶證件者才能進入。
在應急演練中,廣東引導高校利用高科技助力校園防疫,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立體防疫體系。部分高校在演練中,使用人臉識別打卡、紅外體溫監測、測溫熱成像系統等“黑科技”,一些高校還自主研發校園健康碼。
在學生返校疫情防控模擬演練中,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邀請深圳南山區疾控中心傳染科主任等專家到校指導。廣東明確,參演單位由各學校根據學生返校方案,協調相關任務單位、疾控部門、醫療機構等參加,著力建立良好的醫校聯動機制。廣東很多高校進行首次演練時,都邀請了學校所在地的疾控中心、醫療機構等部門的專家,到場為校園防控措施“把脈開方”,落實落細各項措施。(記者 劉盾 通訊員 黎鑒遠 龍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