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生命線,它承載著教育責任和社會的訴求,每一所學校都希望能夠取得優秀的學業成績,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學質量也是一位教師安身立命的本錢。面對家長的殷殷期望和孩子們幸福成長的渴望,每一位教師都希望教出最好的成績,讓孩子們成人、成才,自己得到社會和家長的尊重。
對學校和教師來說,不論教育以什么面目出現——素質教育也好,均衡教育也好,特色教育也好,提高教學質量,是永遠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
那么,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我認為,不論學校還是教師個體,都要遵循“七分管理,三分教學”和“七分態度,三分技巧”的定律——我稱之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七三”定律。
教學管理就是質量,教學管理就是效益
對學校而言,所謂“七分管理,三分教學”,指的是一所學校的教學管理居于學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起著基礎性、關鍵性和決定性的作用。因為教學管理決定著教學秩序,只有有組織的教學和穩定的教學秩序才能帶來高的教學質量。
教學絕對不是個人單打獨斗的事業,一位特級教師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把全校學生、全部學科教起來,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基于教師團隊的合作,基于教師團隊的取長補短,基于教師團隊的共同追求。要組織一個團隊團結協作,走向同一個目標,沒有組織、沒有管理、沒有機制,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
教學管理指的是學校通過治理結構的設計和體制、機制的運行確保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學管理有四個方面。一是學校的教學制度,要對教學過程提出科學、詳盡的標準,讓教師“對標”組織教學活動。二是對教師的教研、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試和質量分析等專業領域做出明確規范和要求,組織教師研發課程,研究和實踐教學路徑,強調合作與共享,并通過評價和考核達成既定的管理目標。三是課上課下、校內校外要一以貫之地培養和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因層、因人施教,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四是建立客觀、公正、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并根據業績獎勵、激勵教師。
只有有組織的、精準的、良性互動的教學管理環境,才能促進全體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而促進學生學習品質的整體提升。
對教師個體而言,所謂“七分管理,三分教學”,指的是教師要把課堂管理作為重要的教學要素對待,絕不可忽視課堂管理而只注重知識傳授。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掌握知識、增長智慧、發展思維和情感,是學生個人建構的事情,教師只是起到主導作用。如果教師不能把控課堂,維持不了教學秩序,就不能調動起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即使講得天花亂墜,也不會有良好的教學成績。
課堂管理是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調控人際關系、調整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學習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學行為。課堂管理有三個方面:一是課堂人際關系管理,指對課堂上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的管理,包括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確立群體規范、營造和諧的同伴關系等。二是課堂環境管理,指對課堂上的教學環境的管理,包括物理環境的安排、心理環境的營造等。三是課堂紀律管理,指的是制定與實施課堂行為規范、準則,應對學生的問題行為等,以保持良好的教學秩序。
管理好課堂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石,教師必須不斷地提高課堂管理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態度決定方向,教學態度決定結果
對學校而言,所謂“七分態度,三分技巧”,就是要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學校發展的核心,置于一切工作的中心。時下提高教學質量的干擾因素很多,大家忙于應對上級布置的任務,喜歡搞活動、搞大呼隆、搞“高大上”的東西,甚至置教學秩序于不顧,校園里看似轟轟烈烈,實則造成了校園的浮躁和浮夸,讓校園不再安靜,讓教師不再淡定,讓學生不再沉靜。所以,一所學校對教學的態度,會影響教師對教學的態度。如果學校對教學態度鮮明,把評價和獎勵指向教學質量的提升,那么教師就會重視教學,課堂就會穩定,教學質量就會提升;反之,教師就會放松或放棄對教學質量的追求。
對教師個體而言,所謂“七分態度,三分技巧”,指的是教師對待學生、對待教學的態度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證。一位富有愛心的教師、一位對學生負責的教師,會擁有正確的學生觀,親近每一個學生,關愛每一個學生,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習是需要學生自己建構的事情。“親其師,信其道”,一旦學生喜歡、信服某位教師,就會努力學好這位教師所教的學科。即使這位教師的專業技巧有欠缺,學生也依然能夠因為自己努力取得優異的學業成績。教學實踐已經證明,一個不喜歡某位教師的學生,是很難學好這位教師所教授的學科的。一次期中考試后,我拿來初中的考試成績進行分析,發現一個學生政治考了8分,其他學科都在90分以上。我們通過調查發現,這是因為政治老師“得罪”了這個學生,這個學生說:“我就是不想給他考好!”
一位敬重自己職業的教師、一位有尊嚴感的教師、一位為人師表的教師,會端正教學態度,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和實踐,不斷求教和思考,全面熟悉課程標準,積極參與教研活動,全面認真地備課,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節課,按照學情分層布置作業,認真批改作業,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分層、分類,甚至“一對一”輔導,認真總結教學經驗,診斷教學,發現問題,不斷反思和改進。有了這樣認真負責、肯下功夫的教學態度,一位教師即使經驗欠豐富,方法欠得當,技巧欠有效,只要一節課一個腳印,踏踏實實,也會取得良好的教學質量。
我們也可以看到個別教學技巧豐富的教師,上公開課、示范課“呱呱叫”,但在自己的課堂上不肯下功夫,老想走捷徑,到學業質量監測時卻發現,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牢固,基本技能不扎實,基本經驗未形成,思維能力不到位,教學質量并不理想。
當然,我并不否認教學的重要性,也不否認技巧的必要性。只不過比較起來,我們需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學管理到位,正確的教學態度建立起來,就一定會收獲優異的學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