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車企大都放緩了步伐,不過也有進擊的玩家。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小鵬實現銷量在特殊時期逆勢而上,比亞迪新上市的旗艦產品漢系列更是逆勢增長,僅9月漢就批量交付5612輛,環比大增40.3%。
比亞迪乘勝追擊,在全國主流城市的分眾電梯媒體上推出全新的品牌廣告,引爆3億中產,打響了2020年新能源汽車品牌話語權的搶奪戰。
在賽道、概念等加持下,新能源汽車似乎裝上了火箭。尤其是比亞迪,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頭部品牌,被寄予了“國產汽車品牌彎道超車”的厚望。比亞迪漢的發布,也是在民族汽車品牌崛起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最具實力的一次吶喊。
特斯拉全面殺入
新能源汽車裝上火箭
今年以來,特斯拉一路瘋漲,其對于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而言,可以說是一條強壯的“鯰魚”。
由于特斯拉龐大的流量效應,也是激活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讓更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新能源汽車,從這個角度而言,特斯拉對于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而言,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在特斯拉的東風之下,比亞迪、蔚來、理想和小鵬等一眾新能源汽車的行情也跟著水漲船高。
蔚來和小鵬這兩股造車新勢力,實際上是在一眾品牌血戰之后才存活的新人。在電動車的諸侯之戰中,競爭對手實際已經死去了一大半。那些能在分眾電梯媒體上投放廣告的,如今已經是笑看風云之輩。
在品牌認知的構建上,小鵬和蔚來都曾有過不錯的嘗試。比如當年分眾給小鵬G3汽車定下的“輕輕一按,自動泊車”的廣告語就十分洗腦,告訴大家無論新手還是老司機,只要一鍵就可輕松完成高難度的泊車,這不僅將自動泊車與小鵬的品牌建立了強關聯,更進一步確定了小鵬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優勢。
通過直接的功能訴求,小鵬汽車快速搶占消費者心中新能源汽車的心智認知,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年4月,小鵬P7又刷屏全國分眾電梯屏幕,宣布率先開創700+公里續航,在汽車圈與科技圈再次引發高度關注。
而更燒錢的蔚來汽車,也曾在分眾刷屏,引發關注。遠赴美國上市的蔚來,如今市值已經突破330億美元,年內暴漲了500%;今年8月8日,小鵬汽車也正式向美SEC遞交招股文件。在賽道、概念等加持下,新能源汽車似乎裝上了火箭。
民族汽車品牌崛起
比亞迪特斯拉雙雄爭霸
經過瘋狂的宣傳,以及線下店的瘋狂鋪設,蔚來的賣相看上去不錯,且因瞄準高端市場走出自己的一條新路。
然而,隨著特斯拉全面殺入中國市場,蔚來要面對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或許,只有國內電動車整體實力增長,或許才有可能抗衡巨擘的競爭。
小鵬P7曾被給予厚望,只是售價和比亞迪漢相同,卻在續航里程、產品設計和生產工藝上距離更成熟的比亞迪有很大距離。
如今來看,在蔚來等瘋漲的前提下,比亞迪被嚴重低估了。
相比蔚來、小鵬等后起之秀,長期以來提到中國電動汽車就是在提比亞迪。比亞迪經歷了蹣跚與跌宕,中國電動車市場也一樣幾經起伏。在長期的市場教育鋪墊和政府補貼的支持下,比亞迪始終還是扛住了大旗。
畢竟電動車市場里排名第一的特斯拉總市值達3萬億,營收破1000億,而比亞迪電動車營收也突破到了500億。比亞迪不但是在中國電動車市場上占據龍頭,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車里的第二把交椅,其總市值破萬億也并不過分。
而今年知名汽車獎項汽車創新大獎也將“最具創新量產品牌——新能源動力總成”的獎項首次頒給中國車企比亞迪,它也徹底擺脫了廉價中低端的產品形象,外在的銷售數據和品質、創新上均大有改觀,不但領跑中國電動車,還有了可以和特斯拉爭一時高下的底氣,這是崛起的大品牌該有的氣象。
2019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份額中,美國特斯拉占17%,中國比亞迪占10%。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頭部品牌,比亞迪被寄予“國產汽車品牌彎道超車”的厚望。
對于蔚來、理想和小鵬來說,特斯拉和比亞迪的確是他們咬緊的目標。但要想超越對手,沒有資本的持續加持是做不到的,因為對于電動車品牌來說,造車最需要的就是錢。
在全球資本市場的預判里,電動車的確是香餑餑。但前提是相關品牌的企業能在“智能”、“科技”以及產品的銷售上真正有所斬獲。沒有銷量和規模體量的實際成績來做為衡量,最后可能都是一場空。
而當特斯拉氣勢洶洶用銷量和地位說話時,比亞迪給中國電動車整體市場提供了強心劑,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中國電動車品牌其實大有可為。在這一點上,整個電動車市場都應期待和歡迎比亞迪的崛起。
搶占消費者心智產權是關鍵
蔚來和小鵬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在電動車領域,許多消費者對于市面上除特斯拉、比亞迪之外的品牌,其實認知相當有限。
原來的電動車鐵粉遠遠不能撐起蔚來、理想和小鵬的未來。因為消費者是健忘的,如果品牌認知和記憶錨點不夠強大、不夠持續,消費者的注意力就會很快被對手吸引。
如果將視野放大,蔚來在高端車市場的認知也依然還沒有深入人心,銷量和交付的情況就是良好說明。圍觀的多,下單的少,也只能說明蔚來品牌的高端化特征沒能順利進入消費者心中,品牌拳頭打得仍然不夠集中。理想也同樣如此,品牌缺乏明確的亮點。
小鵬的自動泊車雖然深入人心,但新上市的產品亮點卻并不清晰。如果永遠只拿自動泊車說話,便很難在對智能和駕駛體驗更挑剔的用戶心中建立足夠的地位。尤其在一眾電動車品牌紛紛強化推廣宣傳后,小鵬要怎樣才能不被甩開呢?
所以說,一眾跟隨者品牌急著和特斯拉分庭抗禮似乎還早,畢竟電動車比科技、比智能,最后其實比的還是錢。2019年特斯拉研發金額約為93億人民幣,而緊隨其后的比亞迪也高達84.2億。其他新能源汽車品牌與二者的研發投入是幾十億的差距。
如果錢、規模、銷量比不過領頭羊們,眼看著特斯拉虎視眈眈,眼看著比亞迪廣告在分眾上不斷霸屏、搶占消費者心智產權,這仗還怎么打?
如果給蔚來、理想和小鵬支招,那就是必須高舉民族電動車市場的旗幟,圍堵共同敵人,并將錯位競爭優勢強化成品牌認知。中國其他電動車品牌亟需做強做大,才能抵抗特斯拉的進攻。
如何擺脫汽車廣告“三大優勢七大賣點”的毛病,盡快找到品牌的核心優勢和勾住消費者心智的“鉤子”;如何利用分眾強大的品牌引爆能力迅速占領主流消費人群,這是其他電動車品牌應該思考的問題。
就像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所說的:“當行業里沒有領導品牌的時候,你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條件反射,讓自己的品牌和這個品類劃等號,成為行業老大。”
換一句話說,優勢資源永遠向優勢平臺聚集。一旦你的競爭對手形成了持續的優勢,無論在資本還是消費者端口,最后都會用腳選票。其他國產電動車品牌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展示自身的特色和價值,保證自己在兩強之外還有聲量存在。
目前,雖然國產汽車品牌的品牌力與特斯拉相比稍顯弱勢,但民族汽車品牌崛起正當時,在自主創新、硬核產品、市場戰略、品牌引爆主流的多重加持下,比亞迪等依舊未來可期,國產汽車品牌雖任重道遠,但也前景無限。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