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精神里的光輝——金山小學小記者走進愛國僑領黃呈輝先生故居研學之旅
2020-12-21 10:11:18 來源:壹點網
1
聽新聞

12月17日下午,天氣的寒冷抵不過金山小學小記者們對于參觀著名僑領黃呈輝先生故居的期待,在我校許長橋副校長及學校小記者站老師的帶領下,小記者與愛國僑領們進行了一場“跨時空”的交流。

當金山小學小記者們奔赴湖頭小學時,迎上來的是等候多時的湖頭村黃傳共書記,在他熱情的接待中,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湖頭小學的黃呈輝紀念林。佇立在黃呈輝先生的雕像前,四周環繞的綠樹仿佛在訴說著這位愛國僑領對家鄉的貢獻,小記者們紛紛以隊禮來表達對這位愛國僑領的崇高敬意。

在黃呈輝紀念林中燃起的的敬意,讓小記者們愈發期待能更進一步去了解這位為家鄉做出巨大貢獻的愛國僑領鄉賢,黃傳共書記帶領我們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毓遼番仔樓。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充滿閩南氣息又兼具南洋風格的二層番仔樓,白墻紅磚在歲月的洗禮下不曾失了顏色,為小記者們展現著歷史的色彩。仰望著這座哺育了一個書香世家,走出了許多愛國僑領鄉賢的小樓,小記者們仿佛感受到了黃毓遼家族對祖國的熱愛,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在毓遼樓前,黃傳共書記聲情并茂地講述了黃呈輝、黃金盾等愛國僑領慷慨博愛、落筆桑梓的偉大情懷。他們投身家鄉公益事業,筑橋修路,捐資助學,仁善之心猶如綿綿不斷的和風雨露澤被鄉里,小記者們不禁肅然起敬。

踏入毓遼樓,眼前的老物件讓小記者們倍感新奇,不住地向身旁的老師和黃書記詢問,銅鏡、搖籃、座鐘、油燈,墻上的《朱子家訓》無一不在訴說著發生在這座樓里的曾經。在小記者們參觀時,黃書記給我們展示了黃毓遼家族的家信,還帶來了遠在菲律賓的黃呈顯先生的問候,原來黃毓遼家族的家人得知今天我們來參觀,還賦了一首《鄉愁》相贈,讓小記者們深切感受到了這背后濃得化不開的鄉情。

參觀結束后,黃傳共書記贈送每位小記者黃呈輝家族譜和黃良波先生贊助的筆記本,傳達了這些愛國僑領們對祖國下一代的殷殷期望。這次研學活動,小記者們走進愛國僑領的故居,感受到了愛國華僑精神里的光輝,豐富知識的同時也得到了精神上的營養。

小記者感言

小記者張鈺潔

當我們進入黃呈輝爺爺的故居時,映入眼簾的是那與眾不同的建筑風格:紅磚墻體,青瓷柱子,還有刻著對聯的柱子,有點中西合璧的味道。當黃書記帶我們上二樓的時候,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黃呈輝爺爺小時候躺過的木質搖籃。黃書記說,它曾培育出了好幾代的名人!二樓陳列的每一件古舊的文物,都有著自己的故事,黃書記的耐心介紹,讓我們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此時,我的腦海想象著七八十年前這里發生的一切,多么美好啊!

小記者張昌龍

這次外出采風,讓我認識了“鋼鐵大王”——黃呈輝爺爺,他是著名的愛國僑領,他家門前的那副對聯讓我印象深刻:東平王為善最樂;司馬公積德當先,橫批:熱愛祖國。這些文字看似平凡,卻意義深遠。黃爺爺曾說過:“華人在海外不管怎么發達,畢竟是沒有根的,要在祖國才能找到自己的根。”可見,黃呈輝先生一家是多么熱愛祖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要好好學習,熱愛祖國、報效祖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小記者吳靜涵

今天,我們小記者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湖頭村,首先,我們來到了湖頭小學的黃呈輝先生紀念林,一名小記者為他戴了紅領巾,我們全體立正,向黃呈輝先生敬禮。接著,我們又隨著黃書記來到了黃呈輝爺爺的故居。黃書記向我們介紹著陳列在故居里的一件件稀罕的老物件:有從菲律賓寄來的繡花鞋,有古老的座鐘,有過時的縫紉機,有密密麻麻的家書、繡著精美圖案的小肚兜……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黃書記介紹的那一塊塊小布,他說,以前被子破了,就用這些打補丁,黃呈輝爺爺一家是多么勤儉節約啊!他曾說“量力而行、量入為出。”因此,我們生活上一定不能鋪張浪費,要勤儉節約。

小記者田森

來到黃爺爺故居的二樓,柱子上的一行字“傳家惟愿子孫賢”,這些金色的字令我印象深刻。它們經過歲月的洗禮,已經有些褪色,略顯模糊,但是卻可以感受到黃呈輝先生一家人對子孫的希冀。在參觀的過程中,一封字跡滿滿的家書讓我們幾名小記者爭相翻閱,雖然我們不大能明白里面描述了什么,但是通過黃書記的介紹,我們知道那是一封不平凡的家書,字里行間飽含了對后輩的囑咐和教育。

小記者蕭雅淇

通過這次研學,我知道了:1939年,黃呈輝先生出生于晉江市東石鎮湖頭村。他少年時艱辛,但志向遠大。他為祖國、為家鄉做了許多貢獻。可是,2013年黃呈輝先生晚年身患重病,但他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對生活充滿信心。就在2013年12月14日晚上7時37分的時候,他因病醫治無效,在馬尼拉與世長辭,享年75歲。我為此感到難過,我想:如果他還在世上,他也許能和我們一起看2021年的中運會,他也許能回到家鄉和我們見面,也許……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一定會讓黃爺爺感到無比激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