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轉(zhuǎn)型和大學電影人才在流量帝國的全球新機遇
2021-01-21 22:14:45 來源:財訊網(wǎng)
1
聽新聞

——記馬小秋女士和福斯特博士的電影夢

人若如竹 福斯特博士讀《秋言物語》

馬小秋女士對于中國文化研究造詣頗深,她新近出版的著作《秋言物語》英文版在大洋彼岸收獲了一眾讀者。她身體力行的個人經(jīng)歷、細膩飽滿的色彩筆觸,娓娓道來對于中國文化的全新解讀,特別是對《道德經(jīng)》和《易經(jīng)》的重新解釋和運用,讓不了解中國文化的學界娛樂界人士,在馬小秋女士的文字中找到了中西方文化求同存異的精神點和財富動力。

對于加州密拉瑪私立大學(California Miramar University)的斯坦·福斯特博士來說,尤其觸動他的那個“動情點”,是馬小秋女士對于中國特有的植物——竹——的理解。在《秋言物語2-竹與道》這篇手記中,作者馬小秋這樣動情地寫道:

平日里,竹只是路邊讓人清心的若干點綴,看上去纖細柔弱,并不讓人上心。而當臺風來臨,被風雨摧折時,才見到它身姿勁挺、迎風傲骨、纖細柔軟卻不折斷不屈服,萬物俱寂,它成了狂風暴雨里面的焦點和核心景致。

回想“山竹”臺風肆虐著深圳的每一寸土地,海邊街道海水倒灌,路上行人像樹葉一樣被吹得在地上翻滾。臺風過后,無數(shù)大樹被吹倒砸在私家車上,砸在天橋上,堆積在道路中央,很多上班族的上班之路,變成了叢林冒險。

災后的清理工作持續(xù)了大約一周多時間。臺風結(jié)束后的某天,我陪同臺灣打擊樂演奏家、作曲家鐘耀光先生參觀,行至梧桐山望桐路,剛好遇到很多環(huán)衛(wèi)工人還在清理樹枝、疏通道路,整車整車的樹木垃圾運輸甚至造成了交通堵塞,也讓我們不禁再次感嘆“山竹”臺風威力之大。

在道路旁邊一片狼藉的山坡上,一片青翠映入眼簾,經(jīng)過雨水的沖刷,更顯精神,原來是竹子!我這才發(fā)現(xiàn)垃圾車上運載的全都是斷掉的樹。看上去堅不可摧,一人都環(huán)抱不過來的大樹輕易地倒在了這場臺風之中,而看上去弱不禁風,最易隨風起舞的竹子反而屹立不倒。

清代畫家鄭燮創(chuàng)作的七言絕句《竹石》這樣寫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子的生命力很頑強,在破巖中也能生發(fā),而又如此堅韌,惡劣的客觀環(huán)境,只不過是對它的考驗和磨礪,并不能摧折于它,反而反應出它的高潔品格。

這種柔弱與張力,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用水來比喻,“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水是最柔軟的,卻也是最不能被破壞的,即使抽刀斷水,水也能繼續(xù)流淌,當它集成洪水時,任何東西都無法阻擋它的步伐。

正是“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柔弱勝剛強”,堅不可摧不是來自于剛強,而是來源于柔弱。只要用心留意,《道德經(jīng)》的智慧真是無處不在。由廣而深,見微知著,我們知道了“道”,順“道”而為,像水一樣,如竹一般,就一定會具備無往不利的力量。

馬小秋女士的這段文字,讓福斯特博士特別感動。看到馬小秋女士不少“失敗 - 成功- 成功-失敗”的經(jīng)歷,面臨打擊和不測風云,就像身邊的竹子,折彎了又挺直,就是不倒,且在石頭縫里也生發(fā),蓬蓬勃勃,福斯特心上頗有同感,更有敬意。福斯特博士通過身邊朋友找到《秋言物語》的譯者之一,希望能將他的一篇文章《讀馬小秋【秋言物語】-中國竹子與我》轉(zhuǎn)給馬小秋女士。筆者得知這個故事后,對這位美國加州排名前五位的大學副校長,也不禁充滿敬意,沖動地提筆寫下這篇文章,與太平洋財經(jīng)的讀者分享。

斯坦·福斯特博士是好萊塢和美國教育界跨界發(fā)展中一個十分傳奇的人物, 一個真正把好萊塢的明星與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生的天賦,力圖結(jié)合一體的跨界領袖。從十幾歲起, 福斯特就注定要成為一個有遠見的戰(zhàn)略領導者和企業(yè)家。14歲時,他做成了人生的第一筆生意:把自己還是中學生時寫的一個電影劇本,成功賣給了好萊塢的經(jīng)紀人;20歲時創(chuàng)辦了第一家演出公司,把自己成功地推了出去。21歲剛剛大學畢業(yè),就和女友成為著名維也納國際劇院的舞臺演員。三年后,24歲的福斯特和美國著名民謠歌手皮特·西格的兒子丹,共同撰寫了一部有電影完整長度的故事片。該故事片后來由斯皮爾伯格導演。兩年后,年紀輕輕的福斯特成為享有盛譽的美國導演協(xié)會(DGA)的成員。

年僅27歲就成為美國導演協(xié)會DGA首批成員之一的福斯特博士,很大成就之一是利用數(shù)字、非線性編輯和計算機預算和調(diào)度技術,創(chuàng)新性地協(xié)助了電影和電視行業(yè)的革命創(chuàng)新。這種創(chuàng)新性,讓他在《秋言物語》中看到馬小秋女士的創(chuàng)新性和財富人生的奧秘。“我的光影故事”的五分鐘短視頻,福斯特博士看了四遍!他說:馬小秋女士和電影的結(jié)緣,原來如此簡單、美麗和動人!

福斯特博士也是電影的“兒子”,他是“看著電影長大的”,也是推崇電影“寓教于樂”的推行者。2002年,福斯特博士成立了美國藝術學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并成為有“貴族中學”之稱的蘭喬·伯納多高中數(shù)字媒體項目的資深顧問。福斯特將好萊塢專業(yè)人士整合到這個項目中,以指導他的電影專業(yè)學生,取得了驚人的成績。

他想:如果能在2021年和往后的日子,請到在過去三十年中國崛起的代言人,用西方看得懂的語言、聽得懂的故事和能夠復制的企業(yè)模式向西方介紹中國的成功,馬小秋女士難道不是最合適的人選?除了男性企業(yè)家的勃勃野心,馬小秋女士還有女人特有的“nurturing spirit”( 撫養(yǎng)之心) ——養(yǎng)育情愫。馬小秋女士對教育的重要性和讀書的重要性,在《秋言物語》中緩緩道來,就像一條清澈小溪的涓涓流水,浸透福斯特副校長的心懷。他要為自己的大學招賢納士——他認為他所在的大學-加州密拉瑪大學 (California Miramar University)應該邀請馬小秋女士設立并執(zhí)教一個比如好萊塢女性領導力這樣一個項目,在文化傳承和企業(yè)創(chuàng)新方面,馬小秋女士不是已經(jīng)用三十年的人生經(jīng)歷,做到了嗎?

福斯特博士的中國夢

福斯特博士對中國文化一直很感興趣,2008年他受北京奧組委邀請到中國,介紹現(xiàn)代數(shù)字媒體教育和制作技術的理念。他出現(xiàn)在中國的電視屏幕,面對6000多萬觀眾。他兼容

并蓄,心態(tài)開放,讓人驚嘆的是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他懂中國成語:盤根錯節(jié)乃成大器,說的正是剛正如竹的人。

他說,竹子有“七德”,即正直、奮進、虛懷、質(zhì)樸、卓爾、善群、擔當;分別對應著它的形態(tài)特征和用處功能,如“虛懷”,就是由竹竿內(nèi)部是空芯的特征得來、“質(zhì)樸”說的就是它不常開花同其他植物爭奇斗艷,只是默默無聞地以萬古長青的綠色示人、而“擔當”則是因為古時候人們把文字刻在竹子片成的竹簡上,依靠著竹簡文字讓歷史和文化得以流傳千古。

做人當如竹——這是福斯特博士對馬小秋書中關于對竹子的理解,也是對馬小秋女士的理解,更是對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理解。

福斯特博士是一位“eduperneur”(教育實業(yè)家),2004年,他就組建了投資集團,收購了加州密拉瑪大學(California Miramar University)。密拉瑪在西班牙語中原義沙灘,在福斯特的詞典中,那是電影《壯志凌云》的胸襟和氣度。永當?shù)谝?

密拉瑪大學的目標一直是提供高技術、高質(zhì)量、與工業(yè)和技術相關的、負擔得起的學士學位教育。在福斯特博士的領導下,加州密拉瑪大學的核心資產(chǎn)十多年來一直是展望、探索和實施尖端教育創(chuàng)新和技術的能力,以跟上現(xiàn)代高等教育領域的新需求。斯坦·福斯特博士一直有的一個夢想,就是為那些有電影夢的年輕人提供好萊塢的資源,讓他們能夠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在電影的世界里盡情造夢,因為電影是不分國界的藝術、全人類通用的語言。

這一點正和馬小秋女士的電影夢不謀而合!

密拉瑪大學如果能借助馬小秋女士橫貫中西的文化底蘊和身體力行的企業(yè)示范,讓人才結(jié)合資本,促進中美電影教育合作,在好萊塢電影的院線霸主地位讓位給流量世界的大洗牌中,打造轉(zhuǎn)型中的電影學院;如果能合作促進影界交流,在這個需要電影來治愈人心的后疫情時代,為世界帶來更多暖心的電影作品——這是福斯特教授的電影夢,也是馬小秋女士的電影夢!

我們預祝他們能盡快走到一起,為2021年帶來更多精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