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關愛教師這個“關鍵群體”
2022-02-21 10:30:01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每天早上7點多到校,提供完延時服務已經是下午5點多。“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江西省宜春市文筆峰小學教師張偉霞和很多教師一樣倍感忙碌。

“忙雖忙,但最近有不少讓人欣慰的事?!睆垈ハ颊f,每天早上,學校都給老師們提供暖心暖胃的愛心早餐;不少同事孩子在上幼兒園,放學后沒人接送,學校不僅主動出面安排教師子女就近入園,還協調安排沒有延時課程的老師,帶著教師子女開展幼兒活動……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江西省宜春市在確?!半p減”工作高質量落地的同時,密切關注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各縣市區結合實際,相繼推出城區幼兒園開展延時服務、關愛早晚餐、豐富工會活動、提供午休場所等舉措,從小事入手,為教師減壓,提高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頂層上完善政策保障

夫妻倆都是教師,每周都參加4天的課后延時服務,豐城市新城小學的教師聶艷芳,曾經還為二寶上幼兒園誰來接送的問題煩過心。

多次向教育部門反映,豐城市委市政府隨即召開了幾次座談會,最終決定,本著雙方自愿的原則,在城區幼兒園開展延時服務。

“2018年9月,豐城市在全省率先啟動中小學生課后延時服務工作試點。隨后,宜豐縣、樟樹市等縣市區紛紛啟動課后延時服務工作。到2020年秋季學期,全市各縣市區已全面推進課后服務工作?!币舜菏薪腆w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田中寶介紹說。

有了這些基礎,中央“雙減”政策出臺后,全市475所學校很快全都開展起課后服務,全市59.71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參加了課后服務,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數達到3.67萬人,數據的背后飽含著廣大教師的辛勤付出。

只有關愛好這個“關鍵群體”,“雙減”工作才能取得更好更長遠的效果。推進彈性上下班、延時補貼不納入工資收入計算……該市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不斷完善政策,推出關愛、關心教師的“硬核”經驗。

生活上提升教師幸福感

“雙減”后,老師們的工作時間延長了,不少教師明顯感覺精氣神跟不上了。為此,上高縣錦陽小學在每周四延時課后,都會請瑜伽教練來給老師們上一小時的瑜伽課。據教師反饋,每次練完瑜伽后,全身心都得到了放松。

此外,學校還特別注重教師心理健康的疏導,以年級為單位,蹲點領導和年級組長牽頭,建立關愛小組,關注教師家庭、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況,為教師提供幫助。

運動館、心理咨詢室、書吧、茶吧……“雙減”之后,越來越多的學校結合自身情況,為教師提供放松、休息的場所,一些學校還為每位老師買了一個午休的躺椅。

宜春市宜陽學校的教師陳霞記得,“雙減”啟動之初,每天忙完到家都晚上6點多了,饑腸轆轆,只能趕快下點面條,晚上接著備課。

“省里、市里都出臺了教師‘減負清單’,學校層面也竭盡全力提升教師幸福感?!痹撔PiL羅俊介紹,學校原來只提供早餐和午餐,2021年12月開始,每天晚上給參與延時服務的老師提供晚餐,保證老師們到飯點能吃上熱飯。

學校年輕教師占比近85%,不少老師的孩子正在上幼兒園,學校不僅主動出面,安排教師子女集中就近入園,還成立教師志愿者隊伍,將孩子們接到學校,并在辦公室、圖書館等地開辟出一個角落,“抱團帶娃”。

源頭上解決教師所盼

一到六年級,再加上附屬幼兒班,7個班級,共128名學生,10位老師。宜春市溫湯鎮社埠小學,離市區近一個小時車程,是所“普通的鄉村學?!?,近年來只是勉強開足開齊各類課程。

“這些年,隨著宜春市鄉村教師‘八個一’關愛工程的深入實施,上頭給我們都配了周轉房和床鋪,但中午壓根兒沒時間去休息。”校長鄒粲說。

當校長的這幾年,鄒粲學會了和各種社會資源打交道,還通過互聯網,參與到“紅粉筆計劃”“多多讀書月”公益活動中,請來志愿者,緩解師資不足的問題?!半p減”后,鄒粲更頻繁地聯系起各類公益組織……

宜春市是靠農業等第一產業支撐、基本上沒有現代工業的地區,正是依靠這些農村教師克服了各種困難,才能維持住宜春教育的大半江山。

“給老師減負減壓,雖任重而道遠,但還是要力推力行?!币舜菏薪腆w局人事師資科科長張彩鳳介紹,全市全面推進課后服務工作后,為了從源頭上緩解基礎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市委辦、市政府辦出臺了《關于解決基礎教育師資力量不足問題的若干辦法》,通過設立教師編制專戶、下達教師超核編制、建立教師編制周轉池、教師內部挖潛等方式,2020年全市中小學校核增教師編制7548個,同時每年結合生源變化對縣市區編制情況進行動態調整。

各個縣區也結合自身情況,夯實教育發展基石。

一次性招聘音體美等專業教師142人,上高縣不僅在師資優化上下功夫,縣財政還按每生每學年120元標準補助學校,強化經費保障。豐城市通過建立“學校主辦、教投主營、家校合作”管理服務體系,豐富課后服務供給,切實減輕教師負擔。

【局長說】

聚焦“關鍵事”,提升“幸福感”

宜春市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袁志平

“雙減”政策落實落地,重點在校外,難點在校內。教師作為學校的第一資源,是確保“雙減”工作有效、長效落地的直接執行者。為此,宜春市教體局在推動“雙減”落地過程中,聚焦廣大教師的“關鍵事”,多措并舉施策發力,不斷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

一是在增加教師編制上下功夫?;A教育師資力量不足,是各地各校面臨的共性問題。教體局作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注重從源頭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主動協調編制部門爭取黨委政府支持,通過設立教師編制專戶、建立教師編制周轉池、教師內部挖潛等方式,全市中小學校核增教師編制7548個,2021年秋季開學補充教師3092名,從師資力量配備上為教師減負。

二是在服務教師需求上出實招。沒有職業幸福感的教師,很難教育出身心陽光的孩子。“雙減”政策落地、課后延時服務實施,學生要求在校內“吃飽吃好”,既要求教師課堂要提質增效,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的校內工作時長。教體局圍繞教師身心放松、教師暖心用餐、推行教師彈性上班等“小問題”做“大文章”,鼓勵各地各校想辦法、出實招為教師減負。

三是在推動改革創新上求突破。教師隊伍女性占比突出,二孩、三孩政策放開后,教師普遍希望“既能教育好別人的孩子,又能照顧好自己的孩子”。教體局針對這一呼聲,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試先行,探索學前教育延時服務模式,讓廣大教師不再為自家孩子接送問題操心。

《中國教育報》2022年02月21日第3版

標簽: 用心關愛教師這個ldquo關鍵群體rdquo quotgt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