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快訊】強監管下,農村金融機構成為監管處罰重災區
2023-05-24 23:25:41 來源:消費金融頻道
1
聽新聞

罰單已成為農村金融機構“家常便飯”


【資料圖】

文丨宋頌

出品丨熱浪財經

農村金融機構罰單數量同比大幅度下降,但是仍撐起2023年1季度罰單總數的“半壁江山。”

罰單減少但仍為重災區

23年開年,各家銀行順勢而為,緊抓行業“開門紅”,使得一季度我國金融數據表現亮眼,與此同時監管罰單也相應減少,但是通過監管(銀保監會、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披露行政處罰信息來看,其中農村金融機構仍為監管處罰“重災區”。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下發罰單共計836張,累計罰沒金額6.27億元,國有銀行罰沒金額相較同期成倍上漲,農村金融機構雖是處罰重災區,但罰沒金額相較同期大幅下降。

疫情結束,今年作為拉動內需、擴大消費元年,各級政府機構相應出臺利好政策來刺激經濟,同時監管機構也未對此掉以輕心,加大了對金融行業的監管力度,特別是對違規行為的懲處。

嚴格的監管使得違規行為的曝光和處罰力度增加,以確保金融市場的秩序穩定,遏制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的違規行為,從而形成一種“罰單少、金額大”的現象。數據顯示一季度大罰單罰金占據一季度罰金總額的79%,大額罰單金額總數為4.96億元。

罰單數量雖然減少,但是目前監管處罰的重點窗口仍在信貸業務及合規管理方面,其中信貸業務涉及罰單數量占據一季度罰單總量的90%左右,合規管理罰單300余張,約占罰單總量4成。

值得一提的是,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銀行的罰單總和都不及農村金融機構,農村金融機構靠一己之力撐起2023年一季度罰單的“半壁江山”。

但回看近年來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罰單已成為“家常便飯”。

2021年,358家農商行及分支機構被罰,處罰金額約為2.4億元;4家農村合作銀行及分支機構累計收到罰單,處罰金額為320萬元;166家村鎮銀行及分支機構合計被罰款7798.74萬元;1家省聯社和103家農村信用社及分支機構合計被罰款4917萬元;

2022年,人稱“陜西人的銀行”的-陜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被爆出“貸款混亂、冒用身份證件信息”等違規行為,同時,該機構信貸人員還聯合當地社會閑散人員對無力償還貸款的債務人進行暴力催收,并在催收過程中簽訂金額為借款本金兩倍的欠條,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多家中小銀行合并重組推動農金改革

頻吃罰單,也映射出農村金融機構仍為金融體系的薄弱環節。對此,監管一方面鼓勵中小銀行重組,一方面多地推進省聯社改革。

首先,省聯社改革可以強化風險管理,建立更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和內部機制,提高農村金融機構對風險識別、評估能力,降低違規操作的可能性,從而減少受到監管機構處罰的風險。

改制后的省級聯社或其他機構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管要求和更高的合規標準,因此加強監管合規意識非常重要。屆時農村金融機構還將引入更多專業化管理和高素質的金融人才,提升管理水平,優化運營流程,降低管理風險,從而減少因管理不善而導致的處罰情況。

2022年11月,遼寧省農商銀行籌建工作小組明確沈陽農商銀行同30家農信社組設遼寧省農商銀行,同意成立并授權遼寧省農商銀行籌建工作小組專職專責推進組建遼寧省農商銀行具體工作。

近日,瓊中農信報告顯示稱根據中國銀保監會關于海南省鄉村信用社變革有關意見的復函,海南省農信社深化變革工作已啟動,相關方案現已在該行第五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越來越多的地方啟動省聯社改革,同多家農村金融機構攜手創立省級單位,以此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強化自身基本素質,是農村金融機構的改革趨勢,同時綠色金融概念的提出,激發了農村金融機構的產品創新,理清了農村金融機構的展業流程,還將數字化應用到了適用于農民的金融服務當中,拓寬了農村金融的服務面。

相信在各級指引之下,農村金融機構將會改頭換面,摘掉監管處罰“重災區”的帽子,進一步筑牢我國基層經濟。

標簽: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