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菠菜葉子比較厚,摸起來比較有彈性,很新鮮!”近日,山東省臨沂市半程中學九年級學生丁噹早上7點就和兩個小伙伴來到學校食堂門口,跟隨老師一起“驗菜”,他們熟練地稱重、挑揀爛菜葉,忙得不亦樂乎。作為學校“小教干”,他們參與學校食堂各個環節的管理一周時間。
“小教干”是半程中學“新勞動教育”課程中的“校園崗位體驗”項目之一,旨在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勞動實踐,對校園環境和管理制度多一些理解,增強責任感、自主性,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和基本勞動素養。類似的體驗崗位,還有圖書管理“小書蟲”,文明就餐“小向導”,垃圾清理、綠植灌溉“小雷鋒”,協助分發餐具的“小幫廚”,等等。
基于“培養篤學日進溫暖有力的世界中國人”的育人目標,半程中學近年來提出了“勞動相伴,點亮人生”的“新勞動教育”課程理念,圍繞“以勞樹德、以勞促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五個維度,對勞動教育進行了系統的頂層設計,建設為三大類課程群:一是包含了家政服務、校內崗位體驗、社區服務主題的“基礎型勞動課程”,二是以傳統技藝創作、田野實踐、科技創作為主題的“創生型勞動課程”,三是以職業認知、職業體驗、職業探究為主題的“發展型勞動課程”。
“發展型勞動課程主要指向學生的未來,比如其中的職業體驗課程,主要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勞動觀和人生觀,從自我認知、環境認知、人生規劃三個維度,構建職業體驗教育一體化的課程主題,幫助學生喚醒自我、發現自我、認識環境、規劃人生,實現生命的幸福生長。”半程中學校長雷明貴說。
為此,半程中學探索與鄰近的幾所中職學校合作,引進了臨沂商業學校、臨沂電力學校、沂蒙國防教育學校的師資和專業課程,供畢業年級的學生自主選擇參與,烹飪、木工、金工、電工、醫護、電動車、自行車原理及維修等,都已成為深受學生喜歡的課程。
“學校所做的不是單純的勞動實踐,而是以勞動實踐為載體,以學校育人目標為統領,連接家庭、學校、社會,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互融合,形成的一體化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雷明貴說。
如貫穿于各年級的特色校本課程“農耕文明”,一年級主題為“聽農業神話故事”,二年級主題為“認識古代農具”,三年級主題為“誦讀農耕古詩”,四年級學習農歷節氣,五年級探究農耕文化,六、七年級以“種植實踐”和學習“種植知識”為主,并以各年級段技能學科為依托開展“種植延伸”教育,根據勞動教育課程內容,采取聽講座、看視頻、種植實踐、實驗探究等適合的教學方式,有機滲透德、智、體、美育元素。
半程中學副校長鄭新法告訴記者,半程中學還依托占地300畝、毗鄰學校的臨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有機整合實施勞動教育課程學科課程和特色校本課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系統設計每一門勞動課程的開設實施,在相應的年級開設相關的勞動課程,每個年級一本校本教材,每個年級一個主題,讓孩子的實踐成長與知識學習的螺旋上升密切結合起來。
目前,該校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也正在日趨完善。在實行動態生成的檔案袋評價、勞動實踐記錄手冊評價、設計星級階段性評價單的基礎上,又委托相關企業開發出勞動教育評價APP,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數據功能,從積極參與、實踐操作、服務意識三方面,分別對學生的勞動教育效果進行自評、組評和他評,并發放“勞動實踐護照”,評選“勞動達人”,及時給予學生正向反饋,進一步促進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