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兒子一起運動,自己是最好的榜樣
2020-12-07 09:34:06 來源:錢江晚報
1
聽新聞

跑步、騎行、去健身房都會帶著兒子張一凡,朋友圈日常曬娃的張冠軍,給人的感覺是個暖心奶爸。其實他曾經是個不太注重教育方式的虎爸。

張冠軍是保俶塔申花實驗學校副校長,和他名字“冠軍”兩個字匹配的是,他的另一個身份是體育老師。他一度想當然地認為兒子會遺傳自己的運動基因,不過漫漫育兒之路,讓他明白教育不是簡單做個虎爸。

兒子怕水,他一把將他推下水

為此,他向五歲的兒子道歉

張冠軍育兒之路上最大的轉折點是在2016年,那時候張一凡5歲,還在幼兒園讀中班。

兒子膽小、怕水,張冠軍是知道的,但是體育老師出身的他那時候認為,等他到了水里適應了,自然什么問題都沒有了。那個夏天他把張一凡帶到了游泳館,準備慢慢幫兒子克服膽小怕水的心理。

但是,張一凡磨磨蹭蹭換好衣服之后,又找各種理由,怎么也不愿意靠近泳池,更別說下水了。之前想的招好像都用不上。好言好語哄了半天,張冠軍的火氣也上來了,他把兒子拎到泳池邊,然后一把推了下去。

被推到泳池里的張一凡自然是嚎啕大哭,而看著兒子大哭的張冠軍,也突然覺得自己是不是太沖動、太急了。“我自己是玩體育的,以為他也應該和我一樣,但后來想想,其實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那天回家之后他非常正式地向兒子認錯、道歉,也開始了對自己教育方式的反思。張冠軍回憶說,那次不成功的游泳嘗試之后,有了心理陰影的兒子一年多都不愿意去游泳館。

這件事對張冠軍是一次很大的震撼。他開始改變教育方式,為了讓兒子不怕水,他帶兒子去小溪邊玩水,組織孩子們一起打水仗,觀看游泳比賽等,張一凡漸漸對水不再那么抗拒,然后張冠軍就教他們玩憋氣游戲。一年后,兒子自己勇敢地回到了游泳館,學會了游泳。

帶上兒子一起運動

自己是最好的榜樣

采訪當天下午三點半才有網球課,張一凡卻老早穿好運動服、背著球拍在家里催老爸出發了,他想快點去場地里練習網球。

與中班時期對游泳運動的抗拒截然不同,如今張一凡對運動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了。他喜歡在健身房跑步機上刷里程;喜歡抬起手臂問爸爸自己有沒有肌肉;喜歡和老爸一起到戶外進行不同主題的騎行。

網球、騎行、跑步、游泳、健身房健身……無論是室內運動,還是戶外運動,張一凡都熱情高漲,根本不用張冠軍督促。張一凡如此大的轉變,與爸爸張冠軍的轉變密不可分。

從游泳池那件事后,張冠軍不再強加自己的意志給兒子。“強迫也沒有好效果,我后來想,他自己要對運動有興趣,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培養兒子運動興趣呢?張冠軍告訴記者,他注意到兒子對騎車有興趣,就給他買了輛山地車,配齊了裝備。

張冠軍還特別有心地根據不同季節設計不同的主題騎行,保證戶外騎行路線盡量不重復。有一次騎行主題是西湖龍井,正是茶葉采摘的時節,父子倆一起繞著龍井村周邊騎行。騎行路上兒子好奇問他:“龍井茶剛剛采摘下來就能吃了嗎?”他們就停下來去找炒茶的店鋪,滿足了兒子的好奇心,也給兒子上了一堂自然課。

這樣的騎行多了,張冠軍發現兒子的膽子也變大,對其他運動也不怎么抗拒。包括此前一直害怕的游泳。兒子重新學習游泳的過程中,張冠軍也把培養和保持興趣放在了首位。他同樣用運動裝備這種小心思,讓兒子對游泳有了更好的體驗感。“泳鏡泳褲泳帽之外,還給他配備了防水耳機、防水手表。”

張冠軍自己喜歡跑步。每次外出旅游,他都會給兒子帶上跑步裝備,父子倆用腳步丈量了很多新的城市。雖然自己平時拍照只用手機,張冠軍卻給兒子張一凡配備了一個單反相機。跑步騎行時,兒子就會拿出相機拍攝、記錄,無形之中也記錄了他自己的成長。

英語零基礎都不怕

兒子對自己有信心

張一凡將要讀三年級的時候,張冠軍工作調動到保俶塔申花實驗學校。

當時,張一凡可以選擇留在原來的學校讀書,也可以選擇和爸爸一起轉學。如果選擇到保實申花讀書,他有一個需要面對的問題——保實申花從一年級開始就開設了牛津英語課,而他原來的小學使用人教版英語,三年級才開設英語課。也就是說,到了保實申花,他的英語要從零開始追趕。

“當時我有點擔心。因為印象中兒子膽子一直比較小。”張冠軍確認了兩遍,兒子都跟他說沒問題,愿意和他一起轉學。那時候他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感覺:兒子變了,不再是當初那個怎么也不敢下水的孩子了。

張一凡第一學期的英語成績意料之中倒數,第二個學期就提升了一大截,雖然還談不上優秀,但是他信心滿滿告訴爸爸下次一定會更好。班主任也跟張冠軍反饋,孩子適應能力很強,很快就跟班里的同學打成一片。之前一直擔心兒子適應不了的張冠軍,發現自己真的想多了。

“有些家長可能希望給孩子未來多準備一些物質財富,我希望留給兒子的是精神財富,因為我的習慣就是每天去晨跑,在大汗淋漓中調整心態、整理思緒、思考一天的工作。”他更想把這種運動習慣融入兒子的日常生活,并且從運動習慣上升到人格培養。這是他給兒子最好的人生禮物。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