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輔導班安排上了嗎?”這句話成了最近幾天楊斌(化名)所在家長群里的問候語。楊斌的兒子在武漢市江岸區一所初中讀七年級,再過一個多月,寒假就要到了。楚天都市報記者昨日從武漢市多所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獲悉,今年寒假,中小學校外培訓熱度不減,收費標準與往年大體持平。
12月4日至5日,第十屆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在武漢舉行。在會上,業內人士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給教育培訓行業帶來沖擊的同時,也催化了行業發展,帶來了機遇。疫情催化了教育培訓行業發展,多數培訓機構加快線下和線上相融。
寒假教育培訓熱度不減
“寒假來了,一些擔心疫情期間孩子學習被耽誤的家長特別重視,都希望在這段時間里把孩子學習補上來。這幾天,有不少家長都來咨詢我們的‘一對一’課程。”武漢尖鋒教育培訓學校一名負責人說。昨天,一名初中生的家長劉女士來到該校天地校區門店咨詢“一對一”培訓,她告訴記者,“因為寒假沒有校內課程,就想利用這段時間‘一對地’地補課。”
荊楚潮教育負責人介紹,從11月中旬起,該校在武漢市的17個校區就開始報寒假課程了。從目前的報名情況來看,新生的報名人數較去年有明顯增長。“主要原因是疫情之后,家長們對校外培訓的需求有所增長,尤其是對有口碑的校外培訓機構。”
在武漢慧泉教育,寒假班從11月24日起通過掃碼開始報名,學生先報名后進行考試分班。寒假班開課時間一般在1月23日以后。“總體上,報名人數較去年有所增長,尤其是線上報名人數增加不少。”慧泉教育負責人說。
“沒有因為疫情而減少孩子寒期培訓班的數量。”武漢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的爸爸說,孩子報了數學、英語、古箏和籃球,其中有些已經上了兩三年。
“今年寒假,校外培訓的熱度不會減。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之后,不少家長就開始行動了,為孩子們紛紛報起了校外輔導寒假班。”武漢好學優課教育培訓學校負責人表示,與去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在選擇寒假班時,家長們不得不在線上和線下輔導班中選擇,“如今,實力雄厚的培訓機構都增開了線上課程。”
線上課程熱度持續增長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不少家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習慣,更讓不少家長將消費目光轉向線上課程,推動了線上教育的發展與繁榮。在第十屆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分論壇上,記者通過采訪51talk、掌門教育、思考樂教育、鹽課堂等多家培訓機構負責人獲悉,在即將來臨的寒假,線上課程報讀熱度有所增加。
掌門教育聯合創始人吳佳俊介紹,由于擔心疫情影響孩子健康,不少家長在選擇線下課程時會更加謹慎,線上課程報讀人數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疫情也推動了家長們對線上教育的認知程度及認可程度。”
“孩子的寒假培訓班數量沒有減少,只是有些科目選擇改報線上課程。”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家長說,寒假給孩子報了英語、數學和繪畫,其中英語和數學報讀了線上課程,繪畫則選擇了線下課程。
“年級越高,家長選擇報讀校外培訓機構課程的目標越明確。”鹽課堂聯合創始人兼COO徐艷說,小學高年級的報讀的學生會較多一些,“高年級的學習難度增加,學習任務變重,時間更有限,家長在選擇時目的性更強。”
而對于線上課程,家長們的態度也各不相同。有家長認為,線上課程沒有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孩子容易走神,學習效果并不理想。但也有部分家長認為線上培訓可隨時隨地打開學,不用外出便可監督孩子學習,家?;ヂ摳叨韧该鳎n堂大數據可視化等更具便捷性。“疫情對線上培訓機構的影響可謂是喜憂參半。”思考樂教育副總裁兼思考樂網校CEO鄒邦新說。
招生成本和技術成本增加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已達4.23億,在全國人群中的滲透率達30%,倒逼教育機構在教師、教研等相關能力方面的適應與提升。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家長們將目光轉向線上后,也迫使不少教育機構在線上招生營銷上投入更多。不少教育機構負責人表示,今年的招生和技術成本較往年增加不少。
“市場競爭激烈,確保線上課程的平穩運行也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一名業內人士透露,規模較大的教育機構擁有自身的線上平臺,技術水平提升,才能加速教育產品的優化和升級。而規模較小的企業則選擇依托CLASSIN等第三方平臺搭建線上課堂分得一杯羹,“這部分的投入也需成本。”
雖然成本增加了,但不少機構課程價格并未上漲。同時,記者了解到不少教育機構紛紛在疫情期間推出免費公益課,打造企業形象和口碑,獲取更多客源。不少機構負責人表示,線上引流線下變現,是未來運營的一種很好的渠道。“無論以何種方式營銷,核心仍是教研和教學產品開發,技術則是發展過程中的催化劑。”掌門教育吳佳俊表示,一個完整的在線教育生態,首先需要充足的輸入能量,包括人才、教研、技術等;產出足夠優質的教育產品、服務;通過產品與服務獲得的口碑、品牌、資金,將成為下一輪循環的能量積累。
展望
線上線下教育有機融合將成為趨勢
疫情迫使消費者將目光不得不轉向線上,尤其是對教育剛需的家長們。這一被迫轉向讓線上教育在營銷上的廝殺逐漸白熱化,但核心仍是教研和教學產品的開發。武漢新東方培訓學校校長孔建龍表示,這場疫情的影響是線下機構補短板的良機。行業基本都有一個共識,疫情過后大概率不會再有純粹的線下機構,未來大多數機構將是線下和線上相融合。
楚天都市報記者從慧泉教育、荊楚潮教育等一批武漢市知名培訓機構獲悉,今年寒假,學校仍繼續推出在線課程,相比線下,在線報讀的人數反而略有增加,服務升級,但價格沒有變化。“雖然只有約一成的中小學生選擇線上課程,但線上課程的報讀人數增長迅速。今后,線上、線下共存的學習模式和教育形態將長期共存。”
對于教育培訓行業,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沖擊是機遇和挑戰并存。51Talk創始人兼CEO黃佳佳表示,線上教育從社會邊緣逐步走入時代的中心,為“停課不停學”發揮了關鍵的“催化劑”作用,成為線上教育的有力補充。人們對線上課程的意義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師生可以平等獲取信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進一步彰顯。“后疫情時代,線上教育的逐步成熟和線下線上教育有機融合將成為教育的常態和發展趨勢。”
同時,各大培訓機構負責人均表示,今后,線上引流線下變現將是一個很好的渠道,未來將有主次地布局線上線下業務。“疫情期間,我們積累了一些線上教學的客戶和經驗,即便恢復正常后,仍保留線上業務,并通過線上渠道的推廣、宣傳等,為線下業務蓄力。”
業內人士指出,現階段實現線下線上融合的模式授課,對學生的要求很高。傳統的面對面授課,學生開小差,老師可以迅速提醒。學生對課堂上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老師從學生的表情態度上也能確定一二,但是線上課程及時反饋相對弱些。在各項技術條件達到后,未來教育可能會實現線下授課、線上提供學習服務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