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精準扶貧的文旅IP,助力國家級貧困縣摘帽
2020-12-17 13:51:00 來源:光明日報
1
聽新聞

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作為志愿服務和公共服務的組成部分,是“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文明程度提高和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的重要舉措,也是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的重要構成。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以“社會治理”概念代替“社會管理”,顯示了黨和政府強化社會建設,動員多元主體共同應對社會轉型中面臨的新問題、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的發展思路。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體現了社會治理的思想。它通過發揮黨和政府凝聚和配置治理資源、促進要素有效整合的制度優勢,有效地動員各個領域的社會力量,服務群眾所需,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構建。

“十三五”時期,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在助力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中出現了許多創新案例,探索了中國特色志愿服務的實踐路徑,對于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志愿服務理論話語提供了重要支撐。這些志愿服務實踐活動通過創新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廣泛整合優質服務資源,扶貧扶智、凝心聚力,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以“文化志愿者專列”大型融媒體直播活動為例,這一公益實踐在深入貧困地區進行文藝展演、開展全民藝術普及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的同時,還通過與眾多播出平臺和電商的聯動,推介貧困地區的文化和旅游資源,構建了精準扶貧的文旅IP,助力國家級貧困縣摘帽。

此外,還有許多省際以及各地基層社區和鄉村內生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實踐案例。這些服務活動將東部與西部、城市與鄉村、內地與邊疆、經濟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連通在一起,展現了全國各地區各民族團結互助、共同發展繁榮和建設美麗家園的凝聚力和社會治理創新的時代精神,為即將開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征程添上了溫暖又精彩的一筆。

作者:良警宇(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