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武漢市又有4所學校入選“全省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試點學校”。至此,我市共有23所學校入選全省知識產權教育示范、試點學校,4所學校入選全國知識產權教育試點學校。
在今年入選的“全省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試點學校”——武漢市關山中學,走進天文地理科技館,大幅顯示屏上月相、紅月亮、月食、激光等天文地理畫面,猶如走進繁星點綴下的星河,學生們能感受到我國天文學技術發展,對先進科技知識擁有全新體驗,激發對天文科學的興趣,對未來社會充滿探索和好奇。
天氣晴朗的晚上,武漢市關山中學的學生們在專業老師指導下,通過專業望遠鏡觀測月球和浩瀚的星空。專業老師在同學們觀測過程中,講解月球和星體的知識,讓同學們可以邊學習理論邊觀察,加深了解,學習知識。
科技指導教師夏雙紅說,學生聽到“知識產權”一詞,很容易感覺有較高的技術含量而自己的能力達不到,經過知識產權教育,學生們認識到,專利不一定非得高精尖,哪怕是飲料瓶子上的塑料提手也可以有專利。
“目前正對學生創造的地下管道拐彎、天文地理方面的兩項發明提交申請專利。”夏雙紅說,五年來,學校通過建設天文地理科技館、無人機創客空間,邀請知識產權專家進校園講課等方式,學生們的知識產權意識越來越強。通過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掌握和活動的參與,初步領會科學方法論,提高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促進科學素質的全面提高。
在無人機創客空間,學生們在何亮老師的指導下,編寫無人機程序,“不僅提高了思維能力,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在第十屆“北斗杯”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6名同學動手發明創造的“北斗智能車”在項目比賽中取得不俗的成績。
該校八(二)班學生張曉、李睿都認為,原來對“知識產權”一詞的概念都不清楚,通過參加學校舉辦的無人機編程、探索星空奧秘等活動,視野更加開闊了,思維能力也增強了。學校開展這樣的活動,既有趣又可以學到知識,對學習興趣也增加了,要創造發明屬于自己的專利。
據介紹,該校專門騰出空間,建設天文地理科技館、無人機創客空間,購買設備,花費300多萬元,并將天文觀察、無人機編程列入校本教材,作為固定課目,由專業老師授課,對全校2000多名學生傳授知識產權方面內容。
該校校長王細炎說:“各課目之間都有內在聯系,且互聯互通。打造體驗式校園,培養學生觀察、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樹立起知識產權意識。讓學生有想法,還要有方法去實踐。”
武漢市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進一步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品質、創新思維和自主創新能力,使青少年樹立知識產權意識,我市將知識產權納入全民法治宣傳教育的五年規劃,在全市中小學組織開展知識產權普及教育。
目前,全市知識產權教育試點學校,通過師資培育、條件建設、資源拓展等環節協同,建立健全了知識產權教育工作體系,將知識產權教育課程與實踐緊密結合,將知識產權教育與各學科課程高度融合,校園營造知識產權的氛圍越來越濃厚。
武漢市入選全國知識產權教育試點的4所學校是:武漢市第六中學、武漢市洪山區南望山小學、武漢市吳家山中學、武漢市吳家山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