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專業的人做好專業事
2020-12-25 13:51:30 來源:中國青年報
1
聽新聞

“我終于擁有屬于自己的房間了!”小曜看到自己的“夢想小屋”時高興地喊道。

小曜是鎮江市丹徒區一名初二學生,年年都是全年級第一,更在校內外舉辦的比賽中頻頻獲獎。很難想象,一堆廢棄雜物和一張二手書桌,組成了他的“書房”。14歲的他甚至和奶奶住在一間臥室,完全沒有自己的空間。

自今年11月起,團鎮江市委在團江蘇省委的統一部署下,針對困境青少年居住條件簡陋、生活設施缺乏狀況,進行規劃、設計、裝修,配備必要家具和學習生活用品,建成“夢想小屋”。小曜被選為該項目重點幫扶對象,現在,那間雜物房經過重新裝飾,可以讓小曜舒適獨立地學習生活。

“夢想小屋”建設是團鎮江市委落實“小書桌伴成長”公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計劃首創“2+2”結對幫扶機制,即整合“市區31個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和團委書記”+“長期從事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工作的專業社會組織和高校志愿者團隊”,通過政府鏈接資源購買服務、社會組織以專業的社會工作方法介入主導承接服務、專業社工帶動志愿者以項目形式開展服務,對市區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群體,提供全方位的生活兜底保障、個案跟蹤幫扶、學業輔導、心理疏導等關愛保護服務。

在換位思考中蹚出新路子

圍繞“落地”進行工作設計,團鎮江市委錨定“事實孤兒”+準“事實孤兒”兩個群體,依托“聯青服務站”建設,引導180余名各級團干部深入基層,實現團干部全員下沉、團組織全面共建、困境兒童全息摸排、各類資源全域覆蓋、事實孤兒全時幫扶。

父親勞教、母親改嫁,家住鎮江市潤州區的璐璐,一直跟隨姑姑居住。每次一聽到“事實孤兒認定”幾個字,敏感的姑姑就覺得“丟臉、不可靠”,將工作人員拒之門外。

對此,區團干部通過和幫扶家庭交朋友、助生活,逐漸建立信任關系,再根據他們的需求開展一對一牽手關愛活動,讓他們感受到這些舉措對孩子的正面影響,主動提出認定申請。

包括璐璐在內,團鎮江市委聯合市民政局先后幫助市區17名“遺漏”兒童完成民政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

在切實摸排出群體準確數量的基礎上,由專業社會組織對事實孤兒進行入戶評估,提供介入服務,志愿者團隊根據專業社會組織和鄉鎮(街道)團委書記的引導,設置一戶一策一方案。

團鎮江市委采用“眾籌+基金”模式拓展團外資源,形成公益基金與眾籌資金疊加,今年共募集資金150余萬元。

讓專業的人做好專業事

即將升入六年級的小羽曾經很煩惱。父母聾啞,爺爺奶奶年老有病,家庭經濟困難,還要每月從救濟金中拿出500元讓他參加數學補習班,但收效甚微。

進入暑托班后,在老師的輔導下,他學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通過拓展課外閱讀、加強課前預習提升課堂效率。現在的小羽學習信心倍增。

從困境兒童的真正需要出發,團鎮江市委探索構建了政府社會公益項目+青年社會組織聯動、社會工作專家督導+青少年專業社工聯動、地方團組織+青年志愿者聯動的工作機制,創新開辦“童享陽光·相伴成長”愛心暑托班。

該暑托班開設7個市級示范班和7個縣區班,交由江蘇大學法學院和浙江工商大學社會工作系的社工專家督導團進行課程設計、理論實務咨詢和督導,聘用專業的心理輔導、非遺文化傳承、自護知識等34名老師,聯合江蘇大學法學院按照2∶1的比例為每個班級配備志愿者,給全市334名困境兒童提供為期14天的“一站式”教育、活動和托管服務。

來自童樂樂公益服務中心的闕春萍,負責為暑托班鎮江市京口區示范班的18名困境兒童提供服務。面對有嚴重行為偏差的學員,她依據問題家庭背景調查和預估分析,制訂短、中、長期3個階段的目標服務措施,并將有共同成長背景、相似問題的學員編入同一小組,針對他們的特點開展小組活動。

看到孩子們的轉變,暑托班項目總督導、江蘇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于曉琪欣慰地表示:“將每個孩子的個體需求與整個項目精準結合,才能真正為他們帶去成長正能量。”

堅持團內推動與基層參與共發力

此外,團鎮江市委注重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相結合,著眼街道(鄉鎮)這一基本單位,力爭通過本土化力量培育,開展獨具特色的“自選動作”。

世業鎮地處江心小島,年輕人幾乎都外出打工,鎮上只有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教育資源匱乏。

去年,在團丹徒區委的協調幫扶下,世業鎮東大壩村村委會將原本的倉庫改造成留守兒童校外輔導站。每天下午4點,村里的30多名困境兒童都會準時來上課,他們是村里人眼中的“笨小孩”。經過一年多的課業輔導,孩子們的成績普遍得到提高,有些還考進了班級前十名。

南京師范大學畢業的殷黃嬌是輔導站專職老師,她認為這些孩子由于家庭情況心思敏感,需要長期對癥下藥,“可惜站里平時只有3名老師,難以關注到每個孩子”。

為此,團鎮江市委按照與鄉鎮街道團委書記的結對方案,對接高校志愿者服務團隊,將大學生志愿者和心理咨詢志愿者上門輔導作為一項政府購買服務,共同下沉至村(社區),通過牽手一批社會愛心團隊、開展一系列“心陽光”公益小課堂、發放一份助學金等活動,突出扶志和扶智,強化對困境兒童的思想引領和理想信念教育。

“只有幫扶到根,才能贏得困境兒童的心。”團鎮江市委書記陳秋明說,“把項目做深、做實,進一步探索出一套常態長效的工作模式,力求物質幫扶適當、精神幫扶用心,切實守護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