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一個心儀的地方,選一個功課不多的周末,提前幾天訂好酒店,簡單收拾幾件衣物和防疫物品放入雙肩包,我的旅程就開始了。
這個日子我記得特別清楚,今年7月10日,在青島經歷了14天集中隔離后,我終于得以回到故鄉。精疲力竭的我并不急于開始工作實習,而是想拿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上半年的疫情使我更加珍惜與家人共度的時光,哪怕只是做些最平凡的事,比如做飯,逛超市,漫無目的談天,都是生活給予我的饋贈。
家鄉的新冠肺炎病例早已清零,突然不用戴口罩護目鏡手套出門,令我驚喜不已,也讓我有些恍惚。想到遠在紐約布魯克林的室友小W拒絕回國,還要獨自撐過2020年下半場,我也只好望洋興嘆。
對于我們這些留美的中國學生而言,2020年的秋季學期該何去何從,是暑假期間要考慮的大問題。得益于本校強大的全球網絡,我有幸得以在國內×市繼續線上線下的混合學習,度過大學本科以來第一段在國內的時光。
9月,我來到×市校區,由于規模較小,提供的課程種類有限,符合我的需求的線下課程只有經濟類的一門,其他課程依然要由紐約的教授線上授課。在×市校區,我終于重獲了與教授和同學們線下交流的機會,而此前,我已經在美網絡上課6個月!可問題也接踵而至,教授是學校臨時招聘的第三國老師,他是第一次教學,似乎經驗不足,有點照本宣科,相比較而言,我覺得自己看書,再多查閱資料,學習的效果可能更好些。
與此同時,我線上的網課進展順利,考試成績更是可圈可點。由于選課時精心安排,我所有在美國的網課幾乎都處于北京時間的正常范圍——凌晨5點至晚上10點。但很多其他同學可就沒有這么幸運了,為了順應紐約的時區,時常夜里兩三點起床聽網課。各位教授也紛紛使出高招,通過網絡,遠程監督同學們的學習進度,例如日本史教授會要求每位同學在課前上交讀書筆記,并進行評分,這無疑極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效率,讓大家不至于因網課而精神渙散。
學習有序推進,但我在人際交往方面卻遇到了新困難。我本科在美國讀,在目前的×市,幾乎沒有同學,偌大一個校園,不認識幾個人,一同上課的都是低年級同學。盡管我與兩位學弟因為共同的興趣而成了要好的朋友,但總體而言,在這個繁華熱鬧的都市中,我備感孤獨。
我意識到必須要做出改變,在海外疫情持續肆虐的情況下,主動地尋求幫助與自我調節顯得更加重要。幸得有3位知心朋友,在聽說我的情況后,特意從北京、天津、江蘇昆山專程來到×市看望我,分別陪了我好幾天,讓我在獨自求學的日子里感到特別溫暖。
其實,我要的并不多,僅僅是跟他們簡單地交流彼此的情況,面對面地隨意聊聊天,都讓我感到莫大的安慰。他們陪我談天說地,游覽×市獨具風韻的城市景觀,給我留下了很多難忘的回憶。
為了進一步擺脫孤獨感,除了埋頭讀書,我也在充分利用節假日時光外出旅行,在一次又一次的行程中放空自己,飽覽祖國河山。幾個月來,我去了蘇州、昆山、杭州、廈門。這些都是我憧憬已久,卻因為一直沒有時間,難以成行的城市。挑一個心儀的地方,選一個功課不多的周末,提前幾天訂好酒店,簡單收拾幾件衣物和防疫物品放入雙肩包,我的旅程就開始了。夜宿于靜謐怡然的姑蘇,沉醉于煙雨朦朧的西湖,駐足于別具風情的鼓浪嶼,感受著不同城市的獨特脈動。于我而言,一個人的旅途并不是對孤獨的妥協,而是增加更多體驗,與自己的心靈對話。
今天在網上與一美國好友談到自身以及朋友們的種種情形,覺得特別感慨,由于疫情,同學們的下半年學業和生活都狀況頻出,遭遇各種不大不小的困難和挑戰,大家也都在努力適應,期待走出窘境。這一年的生活給了我們非同一般的體驗和收獲,2021的腳步已經臨近,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捷報頻傳,但愿我們的生活能夠恢復正軌,迎來充滿希望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