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紅色教育課程體系,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20-12-28 14:20:56 來源:光明日報
1
聽新聞

作者:胡 靖(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安徽師范大學基地研究員、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

青少年紅色教育是一項政治工程、戰略工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圍繞為何教、教什么、在哪教、怎么教,著力構建青少年紅色教育體系。

為何教:把握紅色教育邏輯體系,必須堅持以立為本、立破并舉,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引領力。青少年紅色教育在黨的意識形態工作中處在基礎性、源頭性地位,必須立得早、立得準、立得實、立得住。紅色教育是青少年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的重要途徑,能夠幫助青少年更好地學習英雄事跡和革命傳統,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在黨領導下取得的,凝結著無數革命先輩的熱血犧牲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奮斗奉獻;能夠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青少年時期的成長經歷和閱歷將影響孩子的一生。開展紅色教育,是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推進“四史”教育的重要載體。孔子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紅色教育必須抓早抓小,從娃娃抓起,通過知識灌輸和情感培育,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教什么:開發紅色教育課程體系。安徽省六安市在抓紅色教育與課程教育融合上進行了積極探索,豐富校園紅色文化,推進紅色文化教育資源進課堂、進教材,把大別山紅色文化元素融入中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實踐活動課的教學內容中,開發出有當地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本教材,取得很好的成效。紅色教育不是一時之策,而是千秋大計。下一步,必須聚焦政治引領與價值觀塑造,堅持政治性要求、課程化理念和專業化操作的有機統一,推動紅色教育從零散轉向系統,形成大中小學一體化、校內校外相結合的紅色教育課程體系。各主管部門要針對青少年紅色教育研究制定專門的實施意見,各地要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圍繞“四史”學習教育,依托紅色資源稟賦,開發本土紅色教育課程,組織編寫紅色教育讀本,進一步明確教育目標,編制教育大綱,制定教育計劃,設計教育內容。要依托紅色教育課程,全面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通過學而知、學而懂、學而信、學而行,引領少年兒童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哪教:構筑紅色教育陣地體系。要充分發揮學校紅色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按照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要求,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學校黨委、德育處、學生會以及承擔課程育人的學科專業,應按照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構建紅色教育共同體。充分發揮共青團、少先隊這兩個“大學校”的特殊作用,打牢黨團隊一體化政治培養鏈條的扎實根基。新時代,共青團、少先隊應當高舉旗幟跟黨走,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運用組織教育、自主教育、實踐教育特色和優勢,讓青少年在這所大學校里立志向、修品行、練本領,從小培養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懷。充分發揮紅色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建好用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等,開展紅色主題研學和實踐教育活動,廣泛開展清明祭英烈、瞻仰革命紀念場所等活動,強化儀式教育,讓青少年接受革命文化熏陶,激發愛國熱情、凝聚青春力量、培育民族精神。加強紅色教育網上工作能力建設,運用互聯網思維,遵循網絡傳播規律和青少年網絡閱讀特點,開辟網絡紅色教育基地,組織高水平紅色教育內容生產。

怎么教:創新紅色教育教學體系。青少年紅色教育應尊重他們的認知特點和成長規律,把革命傳統優勢與新理念新技術新需求有機結合起來,科學施教、創新施教、精準施教。突出針對性,根據青少年不同年齡階段,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對少年兒童,可以采取“以善求真”“以善尚美”的教學法,讓他們從一個個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中感受理想信念的力量;對于青年,可以采取“以真領善”“以美引善”的教學法,幫助他們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理解革命傳統的內涵和價值,感受革命先烈的精神和力量。突出主體性,充分發揮青少年的主體作用,采取互動式、啟發式、交流式教學,創設教育情境,激發主體反思,幫助青少年在真學真懂之上增強對共產主義的使命感,在主體自覺之上增強對學習成長的責任感。突出實踐性,充分挖掘重大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組織開展系列慶祝或紀念活動和群眾性主題教育,精心組織公祭、瞻仰紀念碑、祭掃烈士墓等活動,引導青少年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緬懷先烈、面向未來,激發愛國熱情、凝聚奮進力量。突出藝術性,結合青少年特點,積極運用新媒體加強傳播,根據人們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信息瀏覽的習慣,運用卡通畫報、動漫視頻、歌曲童謠等可視化方式傳播紅色文化,讓青少年在積極向上、生動活潑的文化產品中受到思想啟迪。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