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湖畔到大山里,杭州市德勝小學的語文老師雷美央到來鳳縣大河鎮支教兩年,去年8月離開后,心里一直放不下山里的校園。幾天前,她從杭州寄來自己30萬字的支教日記和美央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工作手冊。
九曲回腸的山道,通往來鳳縣大河鎮,這里距離縣城40公里,有2080名學生,36個班級。對于大山里的孩子來說,這里是希望的起點。雷美央是杭州市德勝小學的語文老師,也是浙江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后首批對口支援派駐的老師。
“培養優秀鄉村教師隊伍至關重要。”大河鎮中心小學有105位老師,其中37人教齡不足5年。“我們這里偏僻,優秀的老師都會找機會去縣城。”大河鎮中心小學校長傅開國說,對于雷老師的到來,學校幾乎是盼紅了眼,“我們盼望雷老師帶來杭州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雷美央一邊帶班,一邊提議,開設“美央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打造一個幫助青年教師成長的平臺。走進工作室,規章制度和工作內容全部上墻。工作室開辟了“六個一”工程——拜一個師傅、寫一手好字、上一節好課、講一個好故事、讀一本好書、寫一篇好文章,全方位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一開始我只邀請了幾位年輕老師,后面越來越多的老師聽說后,主動申請加入,最后我和校方商量,將所有教齡5年以下的老師都納入工作室。”雷美央把講臺視作陣地,在她心里,講課質量是核心。2018年10月,恩施州首創的以培養青年教師為主要目標的杭恩兩地教育幫扶工作室,在大河鎮中心小學發起成立。
2018年到2020年,雷美央在來鳳支教,是所有杭州來支教老師中時間最長的。去年8月,她結束使命,回到了杭州。
人走了,可她的心一直在。尤其是“美央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成了她留在山里搬不走的課桌。
元旦后,雷美央給當地1600余名中青年教師寄出了學習禮包,里面是兩本裝幀精美的書籍——《武陵天邊的彩虹》《美央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工作手冊》。
記者昨日看到,《武陵天邊的彩虹》是雷老師日記體新書,長達30萬字,包含夢起起航、頂崗帶班、建室引領、連山接海、仰望星空和后記6個章節,字里行間記錄了工作的點點滴滴,有教書育人的心得體會,有推廣溫度教育的心路歷程,有創建工作室的艱辛探索,有幫扶青年教師的快樂分享……《美央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工作手冊》對工作室進行詳細介紹,對指導青年教師學習成長的方法進行提煉和總結。
“雷老師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一直學習。”大河鎮中心小學語文老師李金彩是個年輕人,老家廣西的她大學畢業后留在了山區教育一線,說起杭州的前輩,她十分敬佩。雷老師走后,她接過了工作室主持人的接力棒,迅速成為當地師生眼中優秀的老師代表。收到雷老師的禮物后,李金彩迫不及待翻開支教日記仔細品讀,“日記里很多內容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很感動,也更堅定了把山區教育搞好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