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三點半難題”已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熱門話題。中小學生放學時間與家長下班時間存在時間差,學生放學后家長沒時間接,更沒時間管,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成為廣大家長的操心事、煩心事。雖然社會上各類托管、助學和輔導機構應運而生,但卻問題叢生,不僅收費高,服務質量也不盡如人意。面對群眾呼聲,日照市委、市政府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將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堅持公益普惠、自愿參加、完善服務、公開透明的原則,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校園教育資源,不斷創新課后服務模式,努力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內容,切實解決中小學生課后無人管難題,解除了家長的后顧之憂,受到廣大學生家長的歡迎和社會各界點贊。
截至目前,全市參加課后服務的中小學生達26.5萬人,占學生總數的89.5%;參與課后服務的教職工18603人,占教職工總數的88.2%;家長滿意度達到99%以上。
1
自我加壓、主動提標,
課后服務實現“五個全面保障”
日照市在全面貫徹落實上級要求的基礎上,自我加壓、主動提標,提出了“五個全面保障”的總體要求,全方位提升課后服務質量水平。
一是學段全面保障。在省要求“全省所有小學課后服務全面開展”的基礎上,積極擴大覆蓋面,在全省率先將初中納入到了課后服務的范圍。目前,日照市363所中小學全部開展了課后服務,是全省最早實施義務教育全學段課后服務保障的市之一。
二是學生全面保障。按照“自愿參加、免費服務”的原則與家長簽訂協議,將所有有服務需求的中小學生全部納入,應收盡收,全部保障。
三是時間全面保障。在省要求“結束時間一般不早于17:30”的基礎上,日照市結合學段全面保障的實際,主動將中午休息時間納入課后服務范圍,并將下午結束時間延長至18:00,不僅解決了“三點半難題”,也為家長解了學生“午餐之憂”。為滿足少部分家長延遲接送孩子的需求,一些地方創新提供彈性課后服務。山海天旅游度假區在統一課后服務時限的基礎上,推行“統一+接力”模式,通過黨員先鋒崗、值班領導(老師)、安保人員接力的方式,盡力滿足家長的個性需求,保證學生離校時間彈性化、課后服務人性化,實現了與家長接送時間的“無縫”對接。
四是服務質量全面保障。探索把課后服務納入課程管理,制定學期計劃和每天活動方案,將教師參與課后服務工作量、教研創新等情況納入對教師的評價考核,對參與課后服務表現突出的,在評優樹先方面給予政策性傾斜,切實提高廣大教職工參與課后服務的積極性和服務質量。莒縣按照“課后服務一次相當于加課時一節”的標準,將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按服務次數計入工作量,并結合輔導效果、學生及家長反饋情況,在教師的績效考核中進行加分。
五是資金全面保障。日照市印發了《關于增加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績效工資總量的通知》,建立了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增量機制,區縣財政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按照生均每年120元的標準核增績效工資總量,市財政給予 20%獎補,目前全市兩級財政已投入3000余萬元用于課后服務補助,實現了“學生全免費、教師有補助、財政全保障”,不但減輕了家長的接送負擔,也相應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
2
探索創新、突出特色,
課后服務轉型延伸教育
日照市以改革增動力、挖潛力、添活力、強實力、展魅力,對課后服務項目和模式持續探索創新,推進延時服務全面轉型為延伸教育。
一是整資源、守底線,確保管就管好。日照市要求各學校充分利用師資、場地設施等教育資源,課后繼續全面開放閱覽室、體育場地、藝術場館、專用教室等場所,面向有服務需求的學生實行“全免費”校內服務。嚴格課后服務底線,堅持“四不”原則,即不上課、不集中輔導、不加重課業負擔、不以營利為目的,明確規定不得將課后服務辦成補課班,不得組織存在安全風險的活動,不得允許或變相默許社會機構參與辦“特色班”和“興趣班”,嚴禁以課后服務名義亂收費。
二是增特色、挖潛力,促進全面發展。課后服務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和興趣培養,按照因生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則設置服務內容。日照市東港區天寧小學在課后服務時段,基于學生個性發展和學習興趣,開設了琴、棋、書、畫等60余個門類的特色課程,利用網絡平臺,讓學生和家長根據興趣愛好自主選課,使學生興趣愛好在課后服務中得到充分“滋養”。調研中家長們普遍反映,在課外輔導班一堂課學費就要幾十甚至上百元,而學校的特色課程都是免費的,既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教師的專業輔導又著實提高了課后服務的含金量,“三點半課堂”已經成為家長們最放心、孩子們最喜愛的地方。目前,全市各中小學校開發的課后延時服務課程已達70余門,構建起以答疑輔導、課外閱讀、特長教育等版塊為主要內容的服務體系,課后服務形式的多樣化,保證了學生在課后服務中“思想、能力”雙受益。
三是重實踐、破壁壘,加強校內校外聯動。為豐富課后服務資源,促進學生多渠道、高素質發展,日照市正在加快突破“校內校外”壁壘,積極“走出去”,與校外活動場所等聯合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就近到社區、企事業單位開展社會實踐、職業體驗等活動,把課后服務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為學生成長打造更廣闊的天地;大膽“引進來”,組織力量全面調研社會專業藝術、體育團隊等校外資源進學校服務形式,探索開展少年宮進校園、科技工作者進校園、家長志愿者進校園、大學生志愿者進校園等服務活動,更好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借助外力進一步提升課后服務質量。
3
建章立制、回應關切,
課后服務重在長效惠民
日照市從建章立制、規范程序著手,把課后服務創新實踐中的好經驗、好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堅持下去,確保把這項惠民工程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一是堅持安全第一,建立“領導帶班、中層值班、后勤服務、安全保障”的安全運行機制。始終把學生安全放在服務的首位,將課后服務納入學校安全常規管理,明確課后服務人員責任,強化對師生安全意識教育,加強活動場所安全檢查和門衛登記管理,嚴格落實考勤、監管、交接制度和應急預案。課后服務時段保證有校領導帶班,中層干部值班,配足服務教師,切實承擔起對學生的看護責任。學校組織在校外實施課后服務的,須經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同意,并加強與城市管理、公安、衛生健康、市場監管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切實消除在交通、場地、消防、食品衛生、安全保衛等方面的隱患,確保學生人身安全。
二是堅持規范導向,建立“上下內外、串聯并聯”的督查評價機制。將課后服務納入對區縣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內容和對區縣教育部門義務教育群眾滿意度評價內容,納入對學校考評體系。加強日常督導檢查,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班子成員分工包片,會同包聯學校一起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保障課后服務質量。市、區縣、學校三級公開監督電話和郵箱,接受社會和家長的監督。定期組織開展課后服務工作交流,年中召開推進會,年底召開總結會,對好的經驗做法及時總結宣傳推廣,逐步形成了規范有序的課后服務體系。
三是堅持開門溝通,建立“征求—反饋—整改—落實”的溝通閉環機制。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提升中小學課后服務質量的通知》和《關于中小學課后服務給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向學生家長發放征求意見表,向社會公布課后服務征求意見電話及信箱,公開征求意見建議。據統計,全市共收回學生家長反饋意見表19萬余份,收到意見建議14619條,對完善提升課后服務內容和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日照市以創新落實課后服務為牽引,通過這一“暖心”惠民工程,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優質貼心的服務,用教育的“溫度”,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幸福多彩、快樂安全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