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開放大學積極服務地方、服務市縣開放大學、服務校友企業,擔當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助推器”,讓終身學習飛入更多江蘇“百姓家”,使教育創新在扎根基層、服務社會中生根開花。
服務地方,形成校地融合“朋友圈”
學校突破教育不出校門的“藩籬”,推動園區、校區、社區“三區聯動”,為服務地方發展注入新動能。
以遠程教育、學分銀行等形式助力地方發展,學校和漣水縣委組織部、省委駐漣水幫扶工作隊共同舉辦“千名村(社區)干部學歷素質提升計劃”,為基層培養“不走的大學生”;發揮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立交橋”作用,推動長三角地區開放教育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與銜接。
學校為地方發展提供人力、智力和科技支撐,與浦口區社保中心合辦公益項目,讓社區老人“藝術養老”;商學院幫扶漣水縣“安東米富”電商平臺,讓農產品插上“電商翅膀”;建筑工程學院服務響水縣殘疾人家庭的無障礙設施改造,讓他們暖心無“礙”。學校廣泛開展與地方的黨建共建,以新校區落地南京浦口橋林街道為契機,與浦口經濟開發區和橋林街道共建“三區黨建紅色聯盟”;馬克思主義學院為浦口區委黨校列出“教育服務菜單”,讓大學黨課亮相地方黨校課堂。
服務市縣,盤活系統辦學“輻射圈”
學校用心幫扶,把“江開方案”代入特色學院建設“方程式”,將先進經驗延伸至辦學體系“神經末梢”。
學校與地方政府、知名企業共建京東電商學院、智能制造技術學院、社區教育管理學院三大特色學院。學院、部門與對口特色學院開展黨建共建,用心搭建三個特色服務平臺。商學院和京東電商學院共同回答“將專業建在產業鏈上”的時代之問;信息工程學院與智能制造技術學院簽署黨建共建協議,在無人機專業建設等方面實現合作;江蘇省社會教育服務指導中心服務社區教育管理學院,積極承辦省內外社區教育專題培訓。
學校以73家市縣開放大學為“毛細血管”,讓優質教育深入基層。國開分部教管中心與區域開放大學開展班子“聯帶”,打造6支學習支持服務團隊;藝術(健康)學院黨總支部組織黨員前往南京、蘇州、徐州,為開放學員答疑解惑。學校通過培育骨干隊伍、學科專業課程建設、信息化建設等措施,為市縣開放大學“培土施肥”。
服務校友企業,構筑校企合作“生態圈”
學校為校友事業發展提供豐厚的環境土壤,助力“江開系”企業抱團成長,實現資源、科研、文化、人才深層次聯系。
學校積極推動同校友企業黨建共建,為校友企業輸送培養人才,與校友企業開展專業領域學術交流,共同孵化學術成果。設計學院以“一班多企”訂單班培養模式為校友企業培養適配人才;建筑工程學院與校友企業簽署橫向課題技術服務合同。
學校設立校友聯誼會和各學院校友聯誼分會,定期舉辦校友返校日活動。外國語學院和設計學院策劃“暑期校友尋訪記”系列活動,傳遞母校情誼,搭建了學校、企業、師生多方合作平臺。
學校以黨建“三結合”為引領,進一步打破教育“壁壘”,形成因地而設的發展定向、受地支持的資源導向、為地服務的價值取向,促進黨建共建共享,產教互融互補,教育成果落地落實。“更好地完成省政府賦予的服務江蘇學習型社會建設及承擔全省社會教育領軍責任的使命。”學校黨委書記王建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