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青年’指的是與父母及親人分居,單身且獨自居住(主體以租房為主)的成年人群體。伴隨全球獨居人數的增加,中國的獨居人數,包括被稱為‘空巢青年’的成年獨居人數也經歷了一個持續的上升期。通過合適的舉措,幫助和推動‘空巢青年’群體向‘筑巢青年’群體實質性轉變的系統性社會支持已是刻不容緩。”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上海中華職教社副主任胡衛說。今年兩會,他將向大會提交“關于推動“空巢青年”群體向“筑巢青年”群體轉變的提案”。
胡衛認為,“空巢青年”人數持續攀升帶來的問題增多,“空巢青年”群體中出現身心問題的人群比例日漸增加。他分析說,空巢獨居的生活方式,客觀上即相對缺乏家庭系統和社會系統的支持;存在著缺乏情感寄托,有孤獨感、空虛感,生活上依賴外賣,置身虛擬網絡空間等諸多狀況。值得關注的是,持續攀升的“空巢青年”人數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結婚率和生育率。
在尊重“空巢青年”群體中對于獨居甚至獨身的個體生活方式選擇的基礎上,胡衛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半公益形式、公益組織,社區服務等模式,為“空巢青年”群體中需要的人群提供身心健康能力服務和家庭建構實務能力服務,前者包括身體健康服務、心理健康服務;后者包括婚戀咨詢服務、個體和家庭財務管理及風控能力提升服務等,切實改善“空巢青年”群體的身心狀況和婚戀難題。通過社會性的系統專業指導,可有效通過“愛的課程”和“家庭實務課程”推動“空巢青年”群體向“筑巢青年”群體轉變。
其次,以社會引導和支持的方式推動“空巢青年”群體向“筑巢青年”群體轉變的共筑機制,如社區共筑、社群共筑、志愿者活動共筑等方式。一方面推動社交黏合度,在增加社交的基礎上推動婚戀的成功比例;另外一方面通過豐富社區和社區的文化文娛文體等活動,組織志愿者公益服務活動,提高社會參與度,增加現實感。
通過國家和地區政策的落實,改善相當一部分“空巢青年”在住房等方面的現實困境,如優惠的首套按揭政策、交易稅收政策、房貸利率政策、購房補貼政策、專項扣除政策、廉租房政策等。此外,胡衛建議國家和地區層面對“空巢青年”群體進行進一步的調研和相關課題研究,對該群體能有更好的系統性支持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