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機械刻板的“美術+X”模式走向深度融合
2021-04-23 14:45:02 來源:中國教師報
1
聽新聞

當下,課程的跨界融合是研究熱點,美術作為一門實用極強的藝術學科,如何在跨界融合中避免“貼標簽”式的表層融合?如何突破機械刻板的“美術+X”模式走向深度融合?

針對學生怕寫作文的現象,有的美術教師建議語文教師讓學生放下作文,先畫與作文主題一致的兒童畫,再指導學生把繪畫的經過寫成作文。還有些初學寫作的學生厭煩作文課的枯燥,教師就讓他們給作文配圖。一段時間下來,確有學生在“寫寫畫畫”中取得了進步,學校展室里隨之呈現了不少跨界融合的“童畫作”。

寫作與繪畫都有鮮明的形象思維特質,可以說是“同頻共振”,這種跨界融合讓人耳目一新。然而,當我們冷靜思考時就會發現:第一,不是每種作文題材都適合用畫面表現;第二,不是每個學生都愛繪畫,“童畫作文”的方式對不愛繪畫的學生而言,原先的“作負擔”沒有消除,又增加了一份“繪畫負擔”;第三,容易造成“繪畫思想缺失”,學生的“童畫作文”有許多模仿痕跡,缺少原創。

那么,如何讓跨界融合既“跨”得出又“融”得進呢?

找到契合點。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圓明園中的景致如何美不勝收,考慮借助繪畫作品讓學生體驗、感悟。語文教師向美術教師請教,下載了當年宮廷畫家郎世寧的《雍正十二月圓明園行樂圖》《圓明園西洋樓》等作品,還呈現了唐岱、沈源的《圓明園四十景圖》,為學生提供了視覺盛宴,借此打動學生的心靈。三幅精美絕倫的繪畫作品給學生強烈的震撼,不少學生欣賞之后感慨頗多:既為繪畫作品中圓明園曾經的輝煌而驚嘆,又為圓明園的毀滅而扼腕嘆息,在跨界學中自然而然增加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這名語文教師還通過PPT展示了美術教師對這些作品的賞析,增強了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評價能力,可謂一舉兩得。一名教師不囿于自己的學科虛心請教,另一名教師也熱情相助、用心指點。由此可見,各學科教師突破本學科界限,讓自身的知識、能力、視野實現“跨界融合”才是最為關鍵的。

瞄準高目標。“思維的發展和提升”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科之間的跨界融合也應該瞄準這樣的目標,而不能僅僅為了學科知識和內容。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思維,通過跨界融合優化學生的思維方式,提升思維品質尤為重要。比如美術學科《聽音樂畫音樂》一課在與音樂學科實施跨界融合時,不僅要教會學生用不同的點線面以及色彩來表現音樂的旋律和節奏,更要重視學生的抽象思維發展。美術學科與語文學科跨界融合教學時,不僅要教會學生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生動的形象,更要教會學生創意思維,不能讓畫出來的形象千人一面。再比如美術學科的《學學構圖》《對比的藝術》《對稱美與秩序美》等都可以通過數學原理來剖析,在剖析美的規律和形式時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甚至通過演繹“黃金分割”所蘊藏的美學價值,讓學生的思維從模糊走向精準,從而提升思維品質。

突出主體??缃缛诤系闹黧w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因此教學應凸顯學生的能力發展、知識豐富、思維提升……如果課程融合變成教師的表演,那就本末倒置了。教師應該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讓學生突破學科界限,自主展示其多樣的才能、與眾不同的見解和設想,調動學生多學科的已有經驗。為了讓跨界融合有充裕的時間保證,還可以將課堂教學延伸到校本課程、興趣社團等活動的時段,讓跨界融合落地生根。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