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改革關乎育人質量,政策落地需要多方協調
2021-04-29 15:11:18 來源:中國教師報
1
聽新聞

學生寫作業、加強體育鍛煉原本是普通尋常之事??梢欢螘r間來,因為作業引起的糾紛不斷,家長鬧心、學生揪心;而學生因體質下降導致肥胖、近視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如何做好學生的作業管理與體質管理?

日前,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把握作業育人功能、嚴控書面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等十條要求,要求切實發揮好作業的育人功能,同時進一步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水平。

作業改革關乎育人質量

作業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這是不少學校布置作業的共病。針對這些問題,《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共提出了十條措施,概括起來主要是“把握功能、嚴控總量、提高質量、強化管理”4個方面。

“減負已經不是新問題,如何看待作業,一直是減負的焦點,也一直有爭論。有的人一味強調作業的重要性,認為不能隨意弱化作業;而有的人又把作業看成可有可無的內容,提出一‘減’了之。因此,對于作業管理要求往往會出現極端或鐘擺的現象。這次頒布‘十條要求’體現尊重了教學的規律,遵循了學生學習的規律。”北京小學校長、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李明新表示。

比如針對當前存在的作業功能被異化問題,《通知》明確提出,各地各校要把握作業的育人功能,把作業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必要補充。具體舉措包括加強作業指導、認真批改反饋、創新作業類型。這其中,《通知》明確提出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讓作業回歸到學校育人環節中來。同時,除了書面作業,科學探究、體育鍛煉、藝術欣賞、社會與勞動實踐等不同類型作業都應包括,充分體現“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針對作業數量過多的問題,《通知》強調要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總量,并區別不同學段和年級提出了具體要求。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小學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不超過90分鐘。同時,要求各地要把禁止留作業作為校外培訓機構日常監管的重要內容,切實避免“校內減負、校外增負”。

此外,《通知》明確提出提高作業質量,多處指出在作業的類型上要鼓勵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并且要避免機械重復的訓練,嚴禁布置懲罰性作業。

“這些要求體現了從教學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校學習的特點、時間問題,以及學生之間能力差異,沒有把完成作業的要求一刀切、絕對化。”李明新說。

全面推進“以體育人”

2019年4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總書記引用了“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叮囑一起參加勞動的孩子要用自己的雙手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并祝孩子們像小樹苗一樣茁壯成長。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再次強調:“現在孩子普遍眼鏡化,這是我的隱憂。還有身體的健康程度,由于體育鍛煉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我說的‘野蠻其體魄’就是強身健體。”

一份針對115萬余在校學生體質健康的調查數據監測顯示,全國學生體質健康“不及格率”基本呈下降趨勢,但視力、肥胖相關數據卻在不斷上升。由此,《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出臺適逢其時。

這份文件立足于當前實際,以科學、規范、有效、可操作為原則,從加強宣傳教育引導、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課、保證體育活動時間、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完善體質健康管理評價考核體系、做好體質健康監測、健全責任機制、強化督導檢查等8個方面,對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提出了有關要求。

“增量”是提高學生體質的首要途徑。“小學一至二年級每周4課時,小學三至六年級和初中每周3課時,高中每周2課時,有條件的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中小學校每天統一安排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锻ㄖ芬钥茖W、規范、有效、可操作為原則提出了細致要求。

“增量”的同時,也要“提質”。從具體操作層面,《通知》提出要注重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強調要聚焦“教會、勤練、常賽”,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學校體育教學模式,讓每位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要在全員參與的基礎上完善普及與提高的競賽體系,強調要提升教師的能力和教學要求。

針對孩子睡眠不足、近視率高的問題,《通知》還特別提出要嚴格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學生視力、睡眠狀況監測機制。

“這些舉措將從根本上解決困擾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下降的瓶頸問題,形成全社會的聯動機制,強化學校體育的內生動力,不斷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為祖國培養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陽光少年’。”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與體質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張一民說。

政策落地需要多方協調

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強調,要抓好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這五項內容直接關系我國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出臺,為破解難題提出了解決方案。不過,政策如何真正落地?仍需要多方協調、綜合治理。

就作業管理而言,如何更好地把作業管理的要求落實下去,切實收到減負增質的成效呢?“十條要求”以系統思維鮮明體現了綜合治理的理念和思路。首先是校內校外要協同。《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特別給校外培訓機構提出了明確要求,堅決防止培訓機構給中小學生留作業,而且把禁止留作業作為培訓機構日常監管的重要內容,以此避免出現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問題。

其次是強調學校家長協同。“這次‘十條要求’中一個亮點就是明確提出家長的責任定位,指出家長要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合理安排孩子課余生活,有責任督促孩子主動完成作業,不額外布置其他家庭作業。”李明新說。

“十條要求”還特別提出了行政教研協同的要求,提出教研部門要把教學研究的視角延伸到作業領域,對廣大教師進行專門的培訓與指導。

針對體質管理,一個突出的問題在于,許多學校體育場地仍然比較缺乏,尤其是農村學校。為此,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作出回應:“不管是師資隊伍建設還是場地設施建設,都需要下大力氣解決,既要保障學生有充裕的場地去學、去練、去賽,也要確保教、練、賽的教師和教練有必要的保障。此外,教育部正在研究如何建立健全學生體育運動意外傷害風險防控機制,以減輕、化解校長和家長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體育活動所受到意外傷害的后顧之憂。”

“我們堅信,以兒童青少年為中心,通過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一定能做好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使廣大兒童青少年‘像小樹苗一樣茁壯成長’,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材。”張一民表示。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