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小弟、紅姐姐、藍妹妹、灰小哥……”最近,成都師范附屬小學“雛鷹合唱團”的6名少先隊員,將垃圾分類的知識和搖滾音樂結合起來。歡快的節奏、卡通化的表達,讓垃圾分類主題歌曲風靡校園。從生成創意到設計服裝,從創作歌詞到組織排練,火爆的校園活動背后,是該校少先隊輔導員忙碌的身影。
近年來,針對小學思政課基礎薄弱、專業思政教師缺乏的問題,成都市建立健全激勵保障機制,通過打造一支專業化的少先隊輔導員隊伍,著力推進小學“大思政”建設。如今,在成都市少工委的組織下,少先隊輔導員成了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
黃鷺在2019年入職成都師范附屬小學,是數學科任教師兼少先隊輔導員。從參與組織少先隊活動到把思政教育素材融入學科教學、探索課程思政,她在輔導員崗位上越干越有勁,準備將輔導員作為自己教育生涯發展的一條路徑。而這樣的打算,放在以前“很難有盼頭”。
四川師范大學附屬上東學校少先隊總輔導員周聰經歷了與黃鷺相似的職業生涯。在他看來,過去學校把少先隊輔導員作為年輕教師的鍛煉崗位,人員變動很大,很難實現思政教育的專業化、系統化。“不少教師也僅把輔導員作為‘過渡’和‘跳板’。”周聰說。
周聰反映的問題,指向了少先隊輔導員隊伍面臨的一個尷尬局面:教師職稱評審的相關政策中,沒有“少先隊活動”科目,少先隊輔導員只能依托其他學科申請職稱。同時,學校對輔導員的工作量和成績缺少科學的評價,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不高。
為掃除這些障礙,成都市探索實施少先隊輔導員“雙線晉升”政策。擔任少先隊輔導員崗位的教師,在參與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中,可選擇“少先隊輔導員專業技術方向”或“教學學科專業技術方向”。
2012年,成都市出臺文件,明確了“雙線晉升”的條件,2017年再一次出臺相關文件,明確了輔導員的工作量、培訓、督導考核等量化指標,實現了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制度化。
此后,成都市不斷優化職稱評審工作內容,激勵少先隊輔導員將少年兒童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作為主責主業。輔導員們吃下了“定心丸”,看到了希望。2018年,周聰通過“雙線晉升”政策評上了中小學一級職稱。
2020年12月,四川省少工委等聯合出臺《關于做好我省中小學少先隊輔導員職稱評審有關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在中小學教師系列中設立“少先隊活動”科目,并特別強調相關工作要“同等對待”,少先隊輔導員職稱晉升通道得到進一步完善。
職業發展通道的通暢,讓少先隊輔導員成了“香餑餑”。“最近,學校承辦市級輔導員賽課,五六名教師同時報名,沒有選中的教師還哭了一場。”目睹了教師對小學思政教育觀念的轉變,周聰深有感觸,“原來是被動地完成任務,現在是在主動思考、創新。”
“為什么小學思政工作會出現‘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要’的問題?”成都市少先隊總輔導員舒靜說:“以往,輔導員崗位流動性非常大,不利于思想教育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如今,隨著職稱評價的‘指揮棒’越發清晰,少先隊輔導員隊伍也逐漸穩定下來。”
今年3月5日,成都彭州延秀小學舉辦了“學雷鋒”實踐活動,輔導員陳莉精心設計、全程參與,讓活動的每個環節都指向育人和成長。而這些工作,連同教學、科研成果一起,成為陳莉評優選先、職稱晉升的重要參考。
為了進一步提升少先隊輔導員的專業化水平,目前,成都市將輔導員培訓納入團干部和中小學教師培訓體系,計入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有關學時。少先隊組織建設、少先隊活動課開展、輔導員配備管理等內容,成為少先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