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我國開展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在線教育實踐,實現了“停課不停學”,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重要貢獻。在取得積極成效的同時,這次大考也啟示我們在新的歷史節點上如何深化在線教育。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基礎教育全面提質
經過不懈努力,我國基礎教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去年底,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已達83.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8%,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9.5%,我國基礎教育已進入世界中上行列。在2020年這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經過艱苦努力,我們有信心基礎教育如期完成歷史性交賬任務,實現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鞏固目標,人民群眾對基礎教育的需求,正從“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
在兩個百年交匯點上,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基礎教育事業,堅持基礎教育優質發展,全國教育大會以來,陸續出臺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三個重要文件,對深化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進行了頂層設計。2019年7月,以國務院名義召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二次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把基礎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重要戰略地位,對基礎教育改革發展作出重要部署,標志著基礎教育進入全面提高質量的新階段。
“教育+互聯網”是全面提高
基礎教育質量的必然選擇
我國基礎教育點多線長面廣量大,各地教育發展很不平衡,特別是城鄉之間發展不均衡,推進“教育+互聯網”發展,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能夠有效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縮小教育水平差距,促進教育公平,更好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線上線下教育教學融合發展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內容。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對于改變學校課堂教學傳統方式,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防疫期間的線上教育實踐,讓我們對線上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先天不足有了更清醒認識和深入思考,如有的地方網絡運維保障能力弱、優質教育資源儲備不足、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跟不上、線上教育缺乏互動交流、教學組織方式簡單化等,這些問題亟待在實踐中探索解決。
加強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對推進“教育+互聯網”發展作出重要部署,要求按照服務教師教學、服務學生學習、服務學校管理的要求,建立覆蓋義務教育各年級各學科的數字教育資源體系,積極探索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整合建設國家中小學生網絡學習平臺,免費為農村和邊遠地區學校提供優質學習資源。防疫期間,中央領導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鞏固線上教學成果,進一步做好線上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工作。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研究制定了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有關意見。
意見重點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優質、豐富的資源建設問題;二是網絡平臺運行保障問題;三是線上資源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問題。
基本原則是堅持育人為本、堅持統籌規劃、堅持集成創新、堅持應用導向。
基本目標是到2025年構建三個體系,一是基本形成定位清晰、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線上教育平臺體系;二是建立覆蓋各類專題教育和各教材版本的學科課程資源體系;三是建設涵蓋運維、資源開發、教學應用、推進實施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制度體系。
重要舉措有5點。一是加強國家、省、市、縣、校級平臺體系建設,統籌利用網絡和電視渠道,促進資源共享,渠道互補,覆蓋全體學生,國家層面完善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和中國教育電視臺空中課堂。二是高質量開發資源,堅持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育人理念貫穿到資源建設中,重點開發兩大類資源,廣泛匯聚豐富的專題教育資源,以“四高”標準系統建設課程教學資源。三是充分發揮平臺資源作用,服務學生自主學習、服務教師改進教學、服務農村提高質量、服務應急以及增強師生互動交流。四是提高師生應用能力,加大教師培養培訓;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將信息素養培育有機融入各門學科教育教學。五是完善政策保障體系。設立重點建設項目,用五年時間建立健全國家和省級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平臺資源體系和運行機制;加強基礎條件保障,明確教育等各部門的職責,加強協作;推進資源開發應用,完善資源開發遴選,優質資源獎勵、應用的動力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