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的優良傳統,是我軍旅生涯最寶貴的財富
2020-10-29 08:20:07 來源:光明日報
1
聽新聞

初心不改勇擔當大山深處寫忠誠

講述人:32672部隊政治工作處士官干事于海鋮

2012年,是我特別難忘的一年。這一年,我從北華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畢業,成為一名體育老師。同時,為了多一種選擇,我又報考了公務員。那年中日釣魚島爭端引發社會關注,我也深受觸動。這時,一部名為《我是特種兵》的電視劇吸引了我,劇中的特種兵英勇善戰,總是出現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看得我熱血沸騰,萌生了參軍的想法??紤]再三,我覺得教師、公務員這兩個職業都不適合我,于是我決定報名參軍,保家衛國,實現自己當特種兵的夢想。

入伍后,我才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部隊駐地在大興安嶺深處,坦克飛機根本沒見到,每天就是打掃衛生、站崗執勤和處理一些機關事務,連槍都沒摸過幾回。我開始感到失落,一心想著當兩年兵后就退伍回家。連長見我工作沒熱情,主動找我談心,對我說即使沒當上特種兵,在這當兵也是為祖國貢獻力量,更何況部隊也有很多施展才華的機會。連長的話讓我豁然開朗,又鼓足了干勁,把在大學時學到的技能運用到了訓練、工作、生活中,很快成為宣傳骨干和訓練尖子。

2014年,我在提干考試中未能順利通過,這讓我對自己的未來更加迷茫了。就在這時,退伍老兵們找到我,感謝我用影像記錄了他們在部隊的點點滴滴,還鼓勵我繼續創作更多更好的紀錄片。看到他們對軍營不舍的淚水,聽到他們對部隊生活的留戀,讓我感到自己的工作原來這么有意義。我找到了前行的方向,雖然我不能像熒屏上特種兵那樣風光,但是平凡崗位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事。于是,我選擇留下,當了一名士官。

這些年,我先后學會了搭建網站、新聞編寫、音響調音、多媒體制作等多項技能,成為宣傳方面的多面手。記得有一次做匯報課件,因為是初學的軟件,運用很不熟練,但時間緊迫,我就坐在電腦前整整干了一個通宵加大半天才做完,好在結果不錯,得到了領導的表揚。為了讓戰友們在這大山溝里用上軍網,我這個體育生還學會了修電腦。當看到戰友們流暢地使用電腦上網時,曾經的那些辛苦都化成了內心的喜悅。辛勤耕耘也換來了豐碩成果,我多次獲得嘉獎和“優秀士兵”稱號,還被上級樹立為優秀士官標兵,榮立三等功1次,還拿到了全軍軍事體育訓練特三級證書。

今年是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看了《為了和平》《英雄兒女》等紀錄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朝鮮戰場上那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因為那就是我們后勤兵的光榮歷史,是我們精神的“上甘嶺”。我們要傳承和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接過時代“接力棒”,不管身處前線還是后方,都要努力書寫忠誠,擔當起新時代革命軍人的光榮使命。

(光明日報通訊員蘭濟民整理)

當好艦艇“心臟”的守護神

講述人:海軍畢昇艦主機班戰士呂興龍

每當艦艇主機咆哮著釋放無限動力的時候,我的內心都激動萬分,看著眼前我與之相伴8年的“巨型猛獸”,我常常會想起當兵之初的場景,想起那時我做出的無悔選擇。

2008年,我參加了高考,順利地被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錄取,就讀于輪機工程系。我和大海的緣分,便從此開始。出生于貧困家庭的我,深知讀書不易,大學三年,我認真學習了輪機專業知識,并考取了海員證白皮書。畢業后因各種原因在家待業的我,看到了參軍入伍的宣傳海報,便抱著試試的心態報了名,經過嚴格的選取,最終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戰士。帶著父母殷切的期望,帶著干出一番事業的勁頭,帶著男兒立志出鄉關、不成功名誓不還的豪情,我踏上了1500公里的征程。

海軍某基地試驗訓練大隊是我到軍營后的第一所學校。那短暫的3個月,是忙碌的3個月,是苦累的3個月,是脫胎換骨的3個月。那段時間,我學到了很多新知識,體會了前24年中從未吃過的苦和累,交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戰友,也開始了貢獻青春和力量的軍旅生涯。2013年,結束新訓后,我如愿被分配到畢昇艦主機班參加工作,這令我激動不已,因為這份工作與我大學專業很對口,我想當然覺得自己能夠輕松拿下。

然而,事實卻出乎我的意料。我清楚地記得那是我上艦后的第一次月檢修,按照月檢修計劃我們要對噴油器進行拆檢校驗,年輕氣盛的我信誓旦旦地對大家說“給我工具就行了,看我的!”可當長相怪異的專業工具擺在我面前那一刻,我才發現曾經苦學的專業理論此刻幾乎幫不上一點兒忙,我甚至拿起工具連往哪放都不知道,班長看出了我的窘態,便安慰我說“沒關系,沒動過手誰都不會,來吧,我教你”。這次出丑是班長給我上的第一課。

銳氣受挫,士氣不減。我是當時全艦屈指可數的大學生士兵之一,怎么能輕易認輸呢。從那時起,我便告訴自己,必須學出點樣子來。我一頭扎進了艦上的最底層——主機艙。白天,跟隨著老班長學習實操技能;晚上,便扎在集控室,復習學過的理論知識。不久之后,憑借著出色的技能水平、踏實肯干的工作作風,我獲得了從軍之后的第一枚“優秀士兵”獎章。

時間荏苒,歲月如梭。在這個戰位上,我記不清經歷了多少次的檢修、排故、保養,大學期間的理論知識,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漸漸變成了我的實操能力,我也逐漸從一個毛頭小伙子成長為現在班里的骨干。

我們艦是一個滿載榮譽的集體,我身在這個集體中,倍感自豪。每當我看到畢昇艦榮立集體一等功時的集體合影時,我都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對的,我無愧于自己的青春,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將時刻牢記“首艦是我、首試用我、首戰有我”的艦訓,繼續堅守在我的主機戰位上,為畢昇艦馳騁在祖國海防線上提供不竭動力。

(光明日報通訊員柴淯瀧、奉云鶴整理)

抗疫子弟兵的英勇事跡激勵我不斷前行

講述人:空降兵某部新兵李南

“帶著五彩夢從軍走天涯,女兒十七八集合在陽光下。”已經記不清我的“女兵夢”是從何時萌芽的了,大概是從父親口中了解“軍人”這個名詞就開始了吧。父親是一名有著30年黨齡的老黨員,更是名優秀的退伍軍人,他的言傳身教也在我幼小的心中埋下了參軍的種子。而今年年初的那場疫情風暴,更是讓我真切感受到了人民軍隊敢打必勝、英勇無畏的血性與擔當。

2020年1月底,武漢封城,一時間人心惶惶。當時的我正在武漢上大學,我清楚地知道這場疫情有多嚴峻。除夕夜,看著電視里迷彩陣列的畫面,父親激動地說:“軍隊來了,不用怕了!”在這之后,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打響,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聞令而動,勇挑重擔,發起一次次沖鋒,全力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當疫情穩定后,他們悄然離去,把人民軍隊的優良作風留在了這座城??粗娨暲锊シ裴t療隊撤離武漢時的場景,看著送行隊伍中人們揮舞的五星紅旗,看著迷彩帽上熠熠生輝的軍徽,我被深深震撼了,那一刻我決定報名參軍。

今年9月26日我如愿來到了軍營,來到了英雄的空降兵部隊。一開始,我以為會很快適應這里的生活,卻被現實狠狠“打臉”。訓練很累很辛苦,每當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腦海里總是浮現出那些抗疫子弟兵不畏艱難的事跡,勉勵自己不能認輸。節假日,父親發來短信鼓勵我:“我們家姑娘從來就不是個慫丫頭。現在這個適應期會很難熬,但你一定要克服它。”看著父親暖心的話語,我變得更堅定了。

前些天,聽了習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我感到無比振奮。我很榮幸能夠來到這支在上甘嶺戰役打出了威名的英雄部隊,要想成為英雄空降兵中的一員,前方肯定還有很多困難在等著我。我要向黃繼光、邱少云等老一輩戰斗英雄學習,苦練本領,在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挺身而出,不辱使命、不負重托。

(光明日報通訊員唐家軍整理)

部隊的優良傳統,是我軍旅生涯最寶貴的財富

講述人: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2019級本科生王昭

提筆憶軍旅,驀然發現退伍已有月余。回想這兩年中的日日夜夜,有關橄欖綠的一切恍如隔世又烙印心底。

參軍,確實是一個深思熟慮的決定。從記事起,我家里就掛著一張烈士證明書,那屬于犧牲于解放戰爭中的太姥爺,而我的太爺爺,也是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紅色基因從小已悄然融入我的靈魂和血脈。

大一時,我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參加軍地共建活動,有幸在造船廠參觀了我國尚在建造的某型先進驅逐艦。返程路上,我心潮澎湃,腦海里反復跳動著一句詩: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我下定決心:參軍吧,循著兩位先輩的足跡,去實現一直以來的夢想。

經過層層選拔,我如愿以償,從復旦大學的校門走進了軍隊的營門。剛當兵時底子薄、身體弱,感覺眼前總有跑不完的三公里、做不完的俯臥撐、扔不遠的手榴彈、爬不快的地樁網。但作為烈士后代,不能輕易放棄!

從閩南的山岳叢林,到蘇北蒼茫大地,不管在哪里訓練,我始終咬牙堅持。新兵下連沒兩天,我就跟隨連隊奔赴黃海之濱,進行野外駐訓。漫天的黃土、一望無際的葦草、滾滾車流、昂首的巨炮、呼嘯而過的武裝直升機,構成了練兵備戰最生動的圖景;我們又遠程機動、投送到北國某演訓場參加實兵戰術演習??粗话l發導彈帶著尖銳的呼嘯騰空而起,點亮整個夜空,我們的部隊在凜冽北風中留下軍人堅毅的剪影。

軍旅生涯的最后一個月,我們部隊受命出征,千里馳援抗洪一線。面對滔滔洪水,指揮員的命令言簡意賅:“前面是洪水,身后是人民,我們能退嗎?”在巢湖環湖大堤,我們扛起幾十公斤重的沙包搶筑子堤;在泰河河堤,我們在一人多深的水中打木樁,插鋼管……烈日曬得胳膊和后背脫皮,大雨傾盆砸在臉上生疼,時刻面對生死考驗,可沒有一個人產生絲毫退卻。在抗洪前線,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作“人民軍隊為人民”。有一件事令我尤為難忘,當時我們在齊腰深的水中擔負轉移群眾任務,突然一位老奶奶抓住我的手熱淚盈眶地說:“我的孩子都38歲了,你們才這么小,我看著心疼啊!”我對她說:“奶奶,我們是當兵的,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是的,未穿這身軍裝時我們都是孩子,穿上這身軍裝我們就是一名戰士。在部隊這兩年,我完成了由內到外從一名學子到一名戰士的轉變。部隊雷厲風行的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優良傳統,在每個軍人身上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我想,這是部隊留給我最寶貴的財富。

都說青春有很多樣子,我很慶幸我的青春有穿軍裝的樣子。軍裝代表著一種榮譽、更是一份責任,哪怕脫下軍裝,這種責任也必將伴隨我一生:時刻準備著,若有戰,召必回!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