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師生“四史”教育,逐步蝶變為“五谷豐登”之所
2020-10-29 16:14:11 來源:中國網
1
聽新聞

上海市閔行區吳涇鎮成立于2000年,是標準的“00后”,還是一位“Z世代”的新青年。而作為吳涇曾經的代名詞,上?;I“五朵金花”的轉型發展開始于2001年,自此吳涇鎮逐步蝶變為“五谷豐登”之所。在吳涇鎮成立20周年之際,10月23日下午,吳涇•蝶變——行走中的“四史”學習教育總結展示活動在吳涇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舉行。

從2020年7月至今,由閔行區吳涇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華東師范大學孟憲承書院黨委、華東師范大學附屬第二中學附屬初中黨總支共同主辦的《吳涇·蝶變——行走中的“四史”學習教育》項目,聚焦吳涇鎮“五朵金花”蝶變轉型,組織大中學生歷經三個多月的實踐探訪,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也為進一步強化區域黨建聯建、深化師生“四史”學習教育奠定了基礎。

閔行是上?,F代工業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吳涇的“五朵金花”(上海碳素廠、上海焦化廠、吳涇化工廠、上海氯堿廠、吳涇熱電廠)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為上海的工業生產發展和市民生活改善做出了巨大貢獻。“大中學生通過實地調研,充分挖掘吳涇‘五朵金花’的發展歷史,在實踐中體驗和感悟‘四史’的價值和魅力,傳承和弘揚奮斗的精神和氣概,講好‘我和吳涇’的故事,對于加強校地聯動、黨建聯建,深入推進‘四史’學習教育意義重大。”吳涇鎮黨委副書記沈軍這樣說道。

該項目通過黨建引領、校地聯合、大中學牽手、校社導師指導,以研學體驗的方式深入調研和挖掘吳涇“五朵金花”的發展史,讓大中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感悟“四史”的價值和內涵,傳承和弘揚奮斗精神,致力于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項目開展以來,師生們以文理科黨支部、黨建中心為單位進行組隊,發揮支部在項目開展中的戰斗堡壘作用,通過“結對學+聯動學”的方式,在行走中學習“四史”、體悟“吳涇•蝶變”故事,并得到了吳涇鎮社區黨校講師團團長王錦昌等“五朵金花”的經歷者和見證者,以及孟憲承書院學生支部書記、專職組織員等骨干教師的精心指導。

大手牽小手,大學中學一起走。華東師大孟憲承書院的28名師范生與華東師大二附中附屬初中的18名優秀學生,協同開展“四史”研學實踐項目,打造精品“四史”微課,創新大學中學一體化實踐育人模式,充分發揮各方資源和平臺的雙向“鏈條”作用,共同探索“四史”育人新途徑。在分享“五朵金花”實地調研體會時,華東師大二附中附屬初中團委副書記、大隊輔導員張萌說,“在活動過程中,我感受到老一代對吳涇的特殊情懷和華師大學子求新求實的精神風貌。‘四史’學習不能斷代,新時代青年需要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傳承奮斗精神,通過了解吳涇來學習‘四史’,也通過學習‘四史’來更加了解吳涇。”

在總結展示會上,5名學生代表進行線上、線下微課展示,講述了“五朵金花”與新中國共同發展的歷史變遷和生動故事。孟憲承書院學生黨建中心朱哲冉以焦化人始終如一的奮斗精神、開拓精神串聯三個板塊,講述了上海焦化廠的歷史變遷。文科第一學生黨支部楊璐媛在展示上海碳素廠的歷史沿革時表示,歷史的時刻不會重復,但需要我們不斷重溫,唯此才能更好地迎接未來。文科第二學生黨支部陸凡逸以“薪火相傳筑信仰,吳電精神永流傳”為主題,闡述吳電人克服重重困難背后的精神力量。理科第一學生黨支部楊菲菲將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多角度講解上海氯堿廠的發展之路。理科第二學生黨支部馮維娟回顧了吳涇化工廠的歷史榮光,并從中深刻認識到:“吳涇化工廠的每一步都同國家命運緊密聯系,用堅定的信仰譜寫了一曲輝煌的贊歌。”

華東師范大學孟憲承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夏建國表示,吳涇“五朵金花”的成長和轉型史是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生動教材,挖掘并傳播好“五朵金花”的歷史故事,不僅為師生在社會服務實踐中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搭建了新平臺,更是講好吳涇“以改革謀轉型、以創新促發展”精彩故事、弘揚奮斗精神的重要舉措。

未來,華東師范大學孟憲承書院黨委將與吳涇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附屬初級中學黨總支深化合作,在黨建引領下,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發揮特色優勢,共同培育出有聲有色、有滋有味的黨建品牌,讓黨建更有溫度、更有力量、更有色彩。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