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上午10點半左右,武漢市硚口區紅旗村小學三至六年級近600名同學穿著運動裝,踩著輕快的節奏,以每個班級為一圈首尾相連,排著隊奔跑著,遠看如同“小螞蟻搬家”一般井然有序。這是該校在疫情之后,為改善學生身體素質量身設計的體育活動之一。
“光這段跑操的音樂我們就剪了8遍。”該校體育老師兼大隊輔導員潘成瑤告訴記者,為了讓跑操運動更貼合同學們的身體素質,體育組的老師們用兩個月的時間從日常體育活動中搜集了同學們心率、脈搏和呼吸等數據,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小跑慢走相結合”的跑操方式。
“我們是三段式跑操,第一段走1分20秒跑3分鐘,第二段走1分43秒跑3分15秒,跑步時間加長是為了讓學生心率到最高,最后第三段逐步減速,直到原地踏步和稍息立正站好。挑的背景音樂也是快慢結合,適合踩點的,能讓同學感受到跑步的快樂。”潘成瑤表示,疫情結束后同學們回歸校園時,身體素質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有些同學久站都會體力不支,因此才有了今天課間操的新變化。
該校校長胡光明介紹,由于學校地處中心城區,占地面積小,操場最長邊不足50米,學生生均面積只有3.5平方米,因此同學們總覺得運動場地不夠,做操手都伸不開。2020年的新冠疫情,讓學校進一步認識到健康體質對于每個人的重要性,“操場再小也要讓孩子們跑起來!”
9月復課后,學校開始對大課間進行改進,為了讓每個孩子都動起來,并且達到一定的運動量,學校因地制宜,在現有的操場上設計了點對點跑操活動,還有拔河、跳長繩、滾鐵環等趣味運動項目。“我更喜歡現在的大課間,玩得更盡興,而且每天出點汗還能幫我控制體重!” 該校四年級2班的同學陳璟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