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工作者要勇于擔當,找到創新的思路
2020-11-18 09:38:31 來源:光明日報
1
聽新聞

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這個第一推動力。在國新辦17日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這一主題,四位科學家代表結合自身科研經歷分享了他們對科學家精神的認識。

“科學家精神不分國籍,只要是做科學研究,都應該是大家共同的特征。”中國科學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指出,好奇心的驅動和科學的質疑是推動科學進步的首要因素。正是好奇心的驅動和不斷質疑,才促使科學家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認為,好奇心是做基礎研究最原始的、最強有力的、也是最長久的動力,用數學的語言說,好奇心是一個無窮的動力。“歷史已經告訴我們,真正一些顛覆性的、革命性的科技發現,往往是從無到有,從零到一,這些往往是依賴于真正的純基礎研究,而不是應用研究。”

袁亞湘表示,老一輩的科學家愛國奉獻,淡泊名利,刻苦攻關,這些優良的品質為后人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在數學領域,華羅庚、陳景潤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們的事跡和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年科學家。所以,科學家精神能夠鼓舞年輕一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愛國。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霍守亮表示,作為新時代的環保科技工作者,要肩負起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賦予環保科技工作者的重任,真正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質量的向往作為環保科技工作者科技創新的落腳點。

“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一直激勵著年輕人不斷努力、不斷創新。”北京大學工學院研究員、北京大學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郭少軍說。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要以老一輩科學家精神為榜樣,同時要有為祖國的昌盛、民族的振興、人民的幸福甘于奉獻的精神,還要有教書育人、敢為人先、勇于開拓的精神。郭少軍認為,青年工作者要勇于擔當,面向學科前沿主動攻關原創研究,從源頭上做創新;要努力強化基礎理論,去尋找靈感,從而找到創新的思路。希望科學家精神能夠根植每個人的心中,讓每個人都熱愛科研、熱衷科研創新,真正讓科研成為一種時尚。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