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在漢啟動。作為重要環節,12月3日,在漢國家級產業基地、開發區、在漢世界500強企業人才對接洽談會,國家重點實驗室人才交流會等校地校企對接活動也火熱舉行。用實際行動誠邀全國大學生在漢就業創業。
在各區參觀、洽談期間,來自全國高校的師生代表們紛紛為武漢產業發展、人才政策點贊,并與多家企業、產業園簽訂協議,未來將為武漢輸送更多人才,支持武漢打造全國中心城市。
■項目落地不斷高校與企業簽訂人才戰略協議
3日,全國200余所高校代表兵分數路,前往武漢各區參觀、洽談。其間,不少人才合作項目落地,未來將為武漢源源不斷輸送人才。
在武漢重點設計研究機構人才對接洽談會上,中鐵大橋局集團、健民藥業集團等6家單位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分別簽訂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協議;中鐵大橋局集團、湖北省交投集團、九州通醫藥集團、漢陽市政公司等漢陽區重點企業與河海大學、長安大學等5家高校簽訂人才戰略合作協議。
在漢國家重點實驗室人才交流會暨在漢世界500強企業人才對接洽談會在武昌舉行,會上,蘇州大學和畢馬威企業咨詢(中國)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簽署人才合作備忘錄。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市場部總監賀剛表示,畢馬威一直看好武漢市場,2018年落戶以來,本地業務發展和團隊規模發展非常迅速,期盼各大高校優秀學子加入。
武漢國家級雙創基地人才發展分享會期間,武漢理工大學與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共同簽訂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合作協議。中南設計研究總院人力資源部招聘負責人沈永忞說:“武漢理工大學每年寒暑假將推薦大學生到公司實習,公司指定導師對他們進行培養。雙方未來還將在科研課題與項目開發上進行合作。”
在江漢區舉行的武漢重點民營企業人才對接洽談會上,蘭州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上海財經大學等5家高校分別與6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在畢業生就業、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在東湖高新區參觀時,25家企業和15所高校參加對接。“廈門也在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廈大培養的電子信息人才也非常希望能輸送到廈門、武漢等產業高地。”廈門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高斌在光谷參觀時介紹,去年廈大承建“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該校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正在著力突破相關前沿核心技術,培養過硬人才。對接活動現場,廈門大學與國內數據庫行業領軍企業達夢數據庫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好政策提供落地實惠武漢服務意識“太貼心”
3日的參觀、洽談活動中,高校代表為武漢制定的“人才公寓”“落戶補貼”“創業指導”等各項人才政策點贊叫好。
“從大學生落戶的優惠政策到疫情后房租和社保的減免措施,都對企業發展有著實實在在的幫助。武漢確實是一個創業的好地方。”微夢傳媒創始人張培文是武漢生物工程學院2014屆畢業生,大二開始創業,從成立校內傳媒工作室起步,目前已經成功在湖北省首批“青年創新創業板”掛牌。
漢陽區對接活動上,湖北省交投集團、九州通醫藥集團分別拿到了定制人才公寓的鑰匙,為青年職工提供了10分鐘通勤的便捷條件。截至目前,漢陽區籌集的大學生人才公寓有近4000套,遍布全區53個小區,還有高層次人才公寓近400套。
3日上午,在漢重點高校人才對接洽談會在洪山區舉行,10余所高校的代表來到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參觀考察、交流辦學經驗,盛贊高校與城市深度融合、共建發展的武漢模式。
自助終端24小時服務師生,派出所進校駐點辦理戶籍登記,社會用工手續一窗通辦……在華中科技大學師生服務中心,一系列智能化、信息化的服務方式讓眾多高校代表產生濃厚興趣。該校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心入駐19家校內外單位,設立29個服務窗口,設置21臺自助設備,為師生提供400余項便捷服務。
“每逢新生入學,全校上下忙成一團,而華中科大的學生能提前在網上辦理相關手續,小到軍訓服裝尺碼、宿舍床位尺寸都能自主選擇,這種高效、人性化的服務值得借鑒。”某省外高校代表告訴記者,這次參觀收獲頗豐,回去后打算與校領導溝通,日后組織專人來華中科大“取經”。
在硚口、青山等區,“落戶直通車”“菁英好安居”“青山英才計劃”等服務指向性強的人才政策讓參觀的高校師生們感慨道:“太貼心了!”。
■武漢吸引力是“整體”高校代表點贊就業創業“鏈條”無短板
3日上午,武漢國家級開發區人才對接洽談會,來到武漢臨空港經開區啟迪網安孵化器項目。山東大學就業處負責人王鐵英說:“看到相關領域企業逐漸成集群式發展,這里也將成為山東大學網絡安全專業學生未來就業的新選擇。”
在武漢經開區,中國海洋大學學生就業創業服務與指導中心副主任顏彬說:“車谷專場讓人印象深刻,這里著重發展智能制造和數字經濟,相信會給學生提供廣闊的舞臺,未來將邀請用人單位到學校舉辦招聘會。”
上海交通大學就業中心副主任沈延兵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再次回到光谷,他頗有感觸。“相較數年前,企業星星點點,如今在電子信息、新型顯示、互聯網等領域,光谷已形成了產業鏈,只有產業鏈才能留住人。”
電子科技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張倩曦也認為,武漢在該校畢業生流向城市中排名靠前,主要是這里不僅有許多優質企業,在人才培養、產學研用協作、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有著超前的機制。
在走訪中,武漢近年來就業創業“鏈條”的完善讓代表印象深刻。武漢在全國同類城市最早放開落戶限制,實施人才落戶“零門檻”。與武漢大學等10所高校簽訂市校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校地人才雙向流動。武漢圍繞產業布局推進人才布局,著力提升重大產業基地、重要科技平臺、重點企業承載人才能力,四大國家級產業基地成為武漢引才留才新的強勁磁場……
華北電力大學學生處負責人宣兆衛說:“武漢的活力和創新創業氛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括校企、校地的緊密合作都值得我們學習。武漢就業創業的吸引力在于‘鏈條’完善,質量高,幾乎沒有什么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