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張嵐介紹了上海最新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就業促發展工作的實施意見》有關情況。其中,第二條建議提到的“減少觀望,先就業再擇業”引人矚目。
受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將其在找工作時遇到更多困難,一次性就業更是難上加難。往年,很多高校的就業處于上升趨勢,但本屆畢業生的就業率卻出現了明顯下降。今年兩會期間,“高校畢業生就業”就是一個熱門話題。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從國家、高校到地方,各項幫扶政策陸續出臺。早在5月6日,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6部門啟動了2020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沖刺”行動,并發布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專項行動。各地也在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想盡辦法,如通過新興產業,對應屆畢業生加大招聘力度等。
然而。各方積極為高校畢業生開拓就業渠道的同時,畢業生本身也需要變得積極主動。事實上,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對中小城市乃至農村來說,尚有一些就業空間,即使在疫情下,就業壓力也要比大城市稍小。因此,認清形勢,增強信心僅是一個方面,而另一方面,減少觀望,先就業再擇業;更新觀念,理性擇業,顯然是現實所需。
目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方式靈活多樣,無論是自主擇業、靈活就業,還是休學創業、慢就業、錯峰就業、出國深造等都是選擇,只要選擇得當,還是能最終找到自己的位置。尤其是,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最好不要“挑肥揀瘦”,“先就業再擇業”才符合實際,既能保證生存問題,也為整體就業減壓,可謂一舉多得。
總之,在各方全力以赴,為高校畢業生拓寬就業渠道的同時,畢業生也要更新就業觀念,做好自己,理性擇業。其實,“先就業再擇業”也并非是疫情下的所需,也該作為常態,尤其是對廣大畢業生來說,面對“就業難”就該更現實一些。觀望等待,猶豫不決,無疑將錯過本該就業的好時機。由此,高校畢業生“先就業再擇業”是個好建議,值得所有畢業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