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挖掘各類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和教育資源,咸寧市通城縣實驗學校在遵循“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教育模式的基礎上,讓課程思政向外延伸,逐步影響到學生的行為與生活,助力鑄魂、育人。
愛崗敬業,以身作則。教師對待學生、課程、教學等態度,是最直接的課程思政。去年疫情期間,該校踐行教育者的責任與擔當,積極參加疫情防控并認真備課,堅持給學生上網課。將抗疫英雄的故事整合到教學中,讓學生在為英雄事跡感動的同時,將愛國、奉獻、責任、擔當等內化于心,在潛移默化中實現鑄魂。
課程外延,立德樹人。在學科課程知識點上挖掘恰到好處的切入點做正向引導,使課程思政“如鹽入味”。在該校《一元一次方程》教學中,用微課程導入法國數學家笛卡爾的數學思想故事等。這種由點及面“如鹽入味”般的思政引入方式,實現數學知識的傳授與立德樹人的思政教育融合同行,助力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
活動思政,入腦入行。該校堅持以學生為本,落實思政育人入腦入行,積極舉行活動思政,先后倡導“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光盤行動、“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課間跑操等。
據悉,該校還善于挖掘學科思政元素,把思政育人自然滲入到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以價值引領實現潤物無聲的效果。(吳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