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打造文旅項目,讓鄉村火起來。”連日來,34歲的創業青年連傳銀沒閑著,他琢磨著,在創業基地旁打造中小學生校外實踐基地,讓青少年學習農業知識。
在連傳銀的創業之路上,團組織的幫扶常伴左右。
連傳銀2009年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種植蔬菜。剛創業時,連傳銀缺技術,又遭遇風刮、雪壓等天氣因素,光大棚就被毀壞、重建了3次。在他東拼西湊找資金時,是市、區團組織幫助其申請貼息貸款,給他帶來發展信心。
2015年1月,連傳銀發起成立淮南市淮畔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2018年7月,他整合資源,合作社吸引周圍7個村集體入股,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這些年,通過團組織搭建的培訓機會,他和合伙人在設施管理、市場開拓等方面發力,目前,合作社年產值近60萬元。
他感慨,多虧了共青團伙伴的“雪中送炭”,自己才有發展底氣,帶動更多人了解農業,融入農村發展。
在淮南市八公山區山王鎮李咀村,記者見到了1994年出生的蘆宏玉,他正忙著給樹莓修建樹枝。2016年,蘆宏玉從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專業畢業,回鄉做起農業種植。
他注冊成立綠達家庭農場,引進、種植樹莓。樹莓果實采摘后,難以長時間保存,蘆宏玉又開發以樹莓為原料的果酒、果醬。
目前,蘆宏玉還擔任團八公山區委兼職副書記,有了新平臺,可以力所能及地服務更多創業青年。
眼下,他正優化農場環境,打造樹莓為主、蔬菜為輔的格局,同時蓋起現代化豬舍,帶動更多農戶致富。
近年來,團淮南市委完善交流、培訓平臺,幫扶返鄉大學生扎根基層創業,累計為239位創業青年特別是農村創業青年發放青創貸款財政貼息資金309.46萬元。
團市委聯合市委組織部創建優秀大學生返鄉創業示范基地(園),加強各縣區青年聯系力度。團市委還不斷擦亮志愿服務品牌。其中,聯合鐵路淮南西站團委開展春運暖冬行動等特色活動;常態化開展文明創建、愛心送考等活動;實施微心愿圓夢、“情暖童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行動。
在淮南,“快遞小哥”群體也受到團組織的關心。淮南市快遞行業現有35歲以下從業青年500余人。2017年12月,淮南在安徽率先成立快遞行業團工委,關愛快遞行業青年職工的生活和素質提升。
淮南快遞行業團工委書記王琛介紹,團工委常態化開展“小蜜蜂”職工講堂,快遞行業從業者分享成長經歷、戰“疫”和抗洪故事。
“團市委為青年送去貼心服務,立足青年崗位需求和成長需要,為青年發展和成長成才保駕護航、雪中送炭,筑牢幫扶平臺。”團淮南市委負責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