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孩子記得媽媽的生日,近四成孩子知曉媽媽的鞋碼,約15.5%的孩子猜對了媽媽最喜歡吃的一道菜……看似和美的親子關系中,彼此最開心的源泉卻都被誤解成“成績好”。在“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為增進親子溝通,武漢市育才實驗小學開展了一次“你好,媽媽”互動式主題教育活動?;顒又?,一項“背靠背”問卷調查的結果耐人尋味。
今年大年初一,電影《你好,李煥英》一經上映,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感動于母女間溫情的同時,如何更好地處理親子關系也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有心理專家表示,在當下家庭教育中,母親們承擔起絕大多數的責任,“焦慮型母親”大有人在。而過于焦慮在親子交流中已成為一種潛在的破壞性極強的“炸彈”。
為了讓孩子和媽媽在生活中多一些溝通與包容,武漢市育才實驗小學策劃并開展了“三八”婦女節主題教育活動。
學校精心設計了一份“關于媽媽的調查問卷”,分別針對媽媽和孩子開展專項調查,如“媽媽的生日是幾月幾日”“媽媽最喜歡吃的一道菜是什么”“媽媽穿的鞋子是多大碼”“媽媽的優缺點分別是什么”“心中的理想媽媽是什么樣的”……該校五(4)班最先完成此項問卷調查,其問卷結果顯示:超七成孩子記得媽媽的生日,近四成孩子知曉媽媽的鞋碼,約15.5%的孩子猜對了媽媽最喜歡吃的一道菜。
記者注意到,“媽媽最開心的事是什么”“你最不開心的事是什么”兩個問題在親子之間存在較大爭議。媽媽們普遍表示自己最開心的是家人健康快樂,而孩子們則認為是自己的好成績;家長認為孩子不開心的事是作業多、被責罵、常被嘮叨,而孩子則認為爸媽吵架、沒時間陪伴是他們最不開心的事。不難看出,媽媽們和孩子們都把親情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卻誤認為對方只看重成績,這正是缺乏溝通所引致的遺憾的“誤會”。
3月5日下午,該校五(4)班特別開展了“你好,媽媽”主題班會活動。孩子們踴躍發言,分享了自己與媽媽之間的點滴故事,講述著自己曾經對媽媽的不理解、曾經的小任性。學生們紛紛表示:“遇到問題應該和媽媽溝通,不應該盲目生氣。”“媽媽們其實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內心還是為我們著想的”……
老師也收到了來自媽媽們的溫情留言。學生文思源媽媽表示,這次活動讓她和孩子之間增進了了解,這是她收到的最好的節日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