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國兩會期間,我提交了《關于“后脫貧期”促進鄉村振興的建議》,希望加快彌合城鄉數字鴻溝,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讓廣大農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這份建議近期得到原國務院扶貧辦的答復。答復指出:“下一步要深化網絡賦能效應,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今年全國兩會,我提交了《關于積極利用數字科技促進鄉村振興、推動共享發展的建議》。“騰訊為村”平臺2021年最新的問卷調查顯示,沒有特色產業、缺乏人才,是農村網民認為目前農村面臨的主要問題。農村網民對互聯網技術在農村的推廣應用訴求迫切,超過九成網民希望盡快在農村推廣互聯網技術。而在農村數字化方面,農業生產設施、醫療設施、公共基礎生活設施等,是農村網民最希望得到智能化改進的方面。
基于過去一年的調研和實踐,我建議引導互聯網科技與智慧農業“同頻共振”,加快推動農業生產數字化。此外,人始終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核心要素,應該大力吸引并培育信息時代“新農人”,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為此,我建議: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針對返鄉創業的“新農人”和鄉村治理基層骨干,加強農業科技、電子商務等新型農業技能培訓;提升鄉村公共服務和應急管理的數字化水平,探索物聯網、大數據、遙感等技術在基層應急管理中的應用,筑牢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基礎;系統化推廣政務公開、便民服務、鄉村特色等平臺;探索利用數字化手段幫助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