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柳州市柳江區壯語文學校附屬小學三年級的韋婧希,父母都是上班族,每天都要18時才能下班,平時只能靠家里的老人接送孩子。
“自從孩子參加了學校的課后服務,接送難題解決了,而且孩子也在學校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每周三的石琴興趣課她可喜歡了。”父親韋超恩說。
從2018年開始,柳江區壯語文學校附屬小學開設“3+1”的輔導模式,解決了父母接送的難題。壯語文學校附屬小學校長羅小斌說,學校開展課后服務,擔起了這份社會責任,切實解決了家長的接送難題。
早在2018年10月,柳州市就出臺了中小學生課后服務管理辦法,其中校內下午課后服務的時長原則上在1小時左右,且不得超過18:00。
柳州市各學校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結合實際開發設計豐富多彩的校內課后服務項目。融水縣學校走“特色發展”之路,開發了藝術素養、語言素養、體育技能等特色社團。各學科教師也以班級為單位實施特色班本課程。
要確保課后服務的順利開展,師資是關鍵。為了解決師資不足難題,柳州市廣泛動員中小學教職工在按質按量完成正常職責工作任務后,參與校內課后服務工作并獲得相應的勞務報酬,同時注重吸納民間藝人、能工巧匠、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五老”人員、大學生志愿者等參與校內課后服務工作,提升學校實施校內課后服務的能力。
2018年以來,廣西柳州市開展中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工作,有效解除家長后顧之憂。截至2020年秋季學期,全市12個縣區普遍開展校內課后服務工作,實施小學186所(占比84.55%),初中55所(占比77.46%),全市接受校內課后服務學生達30.4萬人,相比2018年增長了6倍。
柳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年多來,學生家長普遍反映孩子參加課后服務后,自己下班前不用擔心孩子無人監管,孩子基本上能在校內完成作業,晚上回到家就有更多的時間閱讀、運動、親子活動。而孩子們在課后服務興趣班里也有更多的機會鍛煉身體、學習才藝,真正解除了家庭的后顧之憂。